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背景。
-熟悉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掌握通过人物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如批注、写读书心得等,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海伦·凯勒坚强不屈、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海伦·凯勒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走进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自主阅读、默读、朗读等方式,熟悉作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角色扮演法:选择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精彩片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海伦·凯勒演讲的视频片段,视频中海伦·凯勒虽然又盲又聋,但她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她的激情演讲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她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推荐阅读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0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
-海伦·凯勒在19个月大时,因一场重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阅读、写作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海伦·凯勒一生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撰写了大量激励人心的文章,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坚强与乐观的象征。
2.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03年。这本书记录了她在失明失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逐渐认识世界、与命运抗争的历程。它不仅是海伦·凯勒个人的成长自传,更是一部激励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经典之作。
(三)初读作品,整体感知(15分钟)
1.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快速浏览作品目录,了解本书的大致章节结构。然后默读作品的前言和第一章,初步感受海伦·凯勒的语言风格和她所描述的世界。
2.学生阅读结束后,提问:读完前言和第一章,谁能说一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即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的困境中,如何在莎莉文老师的陪伴下,开始学习知识,逐渐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
(四)深入阅读,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选择作品中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如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海伦的父母等,深入阅读相关章节,找出描写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2.以海伦·凯勒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海伦·凯勒的相关语句,如我拼命地张开眼睛,却只看见一望无际的黑暗。我愤怒地踢打、呼喊,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凯勒在面对失明失聪时的痛苦、恐惧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