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比较文学概论课件电子教案.pptx
文件大小:21.81 MB
总页数:55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59万字
文档摘要

比较文学的定义、

历史和方法;本讲纲要;一、比较文学的定义;导言;(一)法国学派的定义;法国学派反对平行比较研究

法国学派的学者们认为,比较文学并不是我们大家所认为的拿不同国家的文学进行比较,恰恰相反,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对的正是平行比较研究;卡雷;主张;为什么法国学派要反对平行比较?而将比较文学定义为“国际文学关系史”

问题

为什么法国学派会走上偏狭道路?;原因分析:

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

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

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二)美国学派的定义;反对;反对;反对;比较文学研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研究文学跟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

(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他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苏联学派

代表人物:日尔蒙斯基

观点与评价:总结并综合了法国学者和美国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没有学科理论上的独创性。本书不具体论述其学科理论,也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派加以介绍。;(三)中国学派的定义;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季羡林;陈挺:《比较文学简编》

对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比较文学理念的继承;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比较文学不应受到语言、民族、国家、学科等限制,而要走向一种开放性,力图寻求世界文学发展的共通规律;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

把比较文学看作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更符合比较文学的实质,更能反映现阶段人们对于比较文学的认识。;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

强调“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本课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该定义既继承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定义,继承了传统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又补充了跨文明研究,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

,既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研究,;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导言

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以“跨越”与“沟通”为目标,形成了类似“层叠”式、“涟漪”式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

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

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我们将比较文学三个阶段的发展称之为“涟漪式”结构,实际上是揭示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不是以新的理论否定和取代先前的理论,而是层叠式、累进式地形成“涟漪”式的包容性发展模式,逐步积累推进。;(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法国学派创立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巴登斯贝格;梵第根;(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

卡雷、基亚、布吕奈尔

卡雷:继承法国学派前辈的基本研究理念的同时,提出了一些与“形象学”有关的观念和研究方法。

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继承了法国影响研究注重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特点,但在方法上也指出了实证的影响研究之外也应当适当的借鉴其他非人文学科的研究理念。

布吕奈尔:1967年,布吕奈尔等出版了《什么是比较文学》,广泛地吸收了西方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理念,分别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国际文学的交流、总体文学史、主题学、诗学等方面探讨了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是对法国学派研究特色的全面总结。;比较文学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在美洲。

第二阶段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型期。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逐渐从法国转向美国,形成了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三阶段的发展重心在亚洲,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期。

“最后——这不是期望而是一种证实,比较文学反映了

文学本身在观念方向的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囿于雅典、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现在它已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

了。”——基亚

事实证明,欧美比较文学学者开始关注东方和中国。;比较文学的亚洲阶段;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示意图;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究方法;(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可比性

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就是反对没有同源关系的乱比,实质就是强调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