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常识判断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哪部法律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答案: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性问题。而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民法典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以下哪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答案:A。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小满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白昼时间最长。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A.阿留申海沟
B.汤加海沟
C.马里亚纳海沟
D.千岛海沟
答案:C。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阿留申海沟、汤加海沟、千岛海沟的深度都不如马里亚纳海沟。
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__年在______召开。
答案:1921;上海。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我国四大名著中,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答案:《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3.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火药在唐朝时期开始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在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后广泛应用于航海等领域。这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判断题
1.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
答案:正确。《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2.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土星。()
答案:错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体积巨大。土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以其美丽的光环而闻名。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务院。()
答案:错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解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诚信即诚实守信;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请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含义和意义。
答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意义:在经济方面,促进了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了国际产能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在政治方面,增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在文化方面,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全球治理方面,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