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系统分析师试题.docx
文件大小:22.88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2.85千字
文档摘要

系统分析师真题

选择题

1.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主要文档是()。

A.可行性分析报告

B.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C.概要设计说明书

D.集成测试计划

答案:B。可行性分析报告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产生的,用于评估项目的可行性,A选项错误;概要设计说明书是概要设计阶段的成果,主要描述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模块划分等,C选项错误;集成测试计划是测试阶段制定的用于指导集成测试的文档,D选项错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产出,它详细描述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数据等方面的需求,B选项正确。

2.以下关于数据库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构建ER模型

C.逻辑设计阶段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D.物理设计阶段不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答案:D。数据库设计通常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A选项正确;概念设计阶段常用ER模型来描述数据的概念结构,B选项正确;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概念设计阶段得到的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C选项正确;物理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如索引结构、文件组织方式等)和存取方法,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D选项错误。

3.某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在系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将系统中的对象抽象出类,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面向对象的()特性。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抽象

答案:D。封装是指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绑定在一起,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A选项错误;继承是指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实现代码的复用,B选项错误;多态是指同一个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C选项错误;抽象是指从具体的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将系统中的对象抽象出类正是抽象特性的体现,D选项正确。

填空题

1.软件维护主要包括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答案:纠错性维护。软件维护的类型主要有完善性维护(为了满足用户对软件功能与性能的新要求而进行的维护)、适应性维护(使软件适应新的运行环境而进行的维护)、纠错性维护(纠正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维护)。

2.数据仓库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面向主题、()和不可更新性。

答案:集成性。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它围绕着特定的主题来组织数据;具有集成性,它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同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不可更新的,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在UML中,()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展示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

答案:顺序。UML中有多种图,顺序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顺序和时间关系,展示系统的动态行为和交互过程;此外还有类图、用例图等,类图主要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用例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

判断题

1.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答案:正确。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按照功能将系统进行分解,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逐步细化各个功能模块,体现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特点。

2.数据库中的事务必须满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即ACID特性。()

答案:正确。原子性是指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一致性是指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保持一致;隔离性是指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一个事务的执行不影响其他事务的执行;持久性是指事务一旦提交,其对数据库的修改就是永久的。这四个特性是数据库事务的基本要求,即ACID特性。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类和对象的关系是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

答案:正确。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抽象描述,它定义了对象的类型和行为规范;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具体实体,具有类所定义的属性和方法。

解答题

1.简述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答案:软件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对软件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等,制定项目的初步计划。

需求分析阶段: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数据等方面的需求,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阶段:设计软件的总体结构,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确定模块内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编码实现阶段: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使用编程语言实现软件系统。

测试阶段:对软件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发现并排除软件中的错误。

运行维护阶段:软件投入使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