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docx
文件大小:40.57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5.34千字
文档摘要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内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3.基本原则

-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的原则。

二、标准化管理机构与职责

1.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成立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决策机构。

-主任由企业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

-职责:

-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针、目标和规划。

-审议企业标准体系表和重要标准。

-协调解决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监督检查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情况。

2.标准化管理部门

-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标准化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职责:

-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度和流程。

-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组织制定、修订和审查企业标准。

-负责企业标准的编号、发布、备案和实施监督。

-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工作,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

3.各部门标准化职责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实施标准化工作。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和执行企业标准。

-收集、整理本部门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信息,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

-配合标准化管理部门做好本部门标准的实施监督和自我评价工作。

三、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1.标准制定的原则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要求。

-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标准水平。

-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形成有机整体。

2.标准制定的程序

-提出标准项目建议:各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提出标准项目建议,报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

-编制标准草案:标准化管理部门对标准项目建议进行审核后,下达标准制定任务。承担标准制定任务的部门或单位按照要求编制标准草案。

-征求意见:标准草案编制完成后,标准化管理部门组织征求企业内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的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天。

-审查:标准化管理部门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标准草案进行审查。审查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的方式。

-批准发布:经审查通过的标准草案,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报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企业标准编号由企业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年号组成。

3.标准修订的程序

-提出修订建议:各部门、各单位在执行标准过程中,发现标准存在问题或需要修订时,应及时提出修订建议,报标准化管理部门。

-编制修订草案:标准化管理部门对修订建议进行审核后,下达标准修订任务。承担标准修订任务的部门或单位按照要求编制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和审查:参照标准制定程序中的征求意见和审查环节进行。

-批准发布:经审查通过的标准修订草案,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报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修订后的标准代替原标准。

四、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标准的实施

-企业标准一经发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部门应组织对标准的实施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熟悉和掌握标准内容。

-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应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符合标准规定。

-企业应建立标准实施记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