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一、考核目的
为加强产房管理,提高产房工作质量,确保母婴安全,特制定本考核标准。通过对产房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产房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工作流程,减少差错事故,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二、考核原则
1.科学性原则:考核标准应基于产房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专业规范,具有科学合理性,能够准确反映工作质量的优劣。
2.全面性原则:涵盖产房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资质、设施设备、操作流程、医疗护理质量、院感防控、急救能力等方面,确保全面评估产房工作质量。
3.客观性原则:考核过程和结果应客观公正,依据明确的指标和事实进行评价,避免主观随意性。
4.动态性原则:根据产房工作的发展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考核标准,使其保持科学性和适应性。
三、考核对象
产房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助产士等。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人员资质(10分)
1.专业资质(4分)
-所有产房工作人员均需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无证上岗者每人次扣2分。
-医生需具备妇产科执业医师资格,护士、助产士需具备护士执业资格,且注册在本院,不符合要求者每人次扣2分。
2.定期培训与考核(3分)
-产房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专业培训不少于规定学时,未达到要求者每人次扣1分。
-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考核成绩合格,不合格者每人次扣1分。
3.继续教育(3分)
-工作人员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未达标者每人次扣1分。
设施设备(15分)
1.产房布局与环境(5分)
-产房布局合理,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域标识清晰,不符合要求扣2分。
-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差扣1-3分。
2.设备配备(5分)
-配备齐全且功能完好的分娩设备,如产床、无影灯、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新生儿复苏设备等,每缺少一项关键设备扣1分,设备故障未及时维修影响使用每次扣1分。
3.设备维护与管理(3分)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养和校准,记录完整,无记录或记录不完整每次扣1分。
-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每降低1%扣0.5分。
4.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2分)
-急救药品齐全,无过期、变质现象,药品数量不足或有过期药品每项次扣0.5分。
-急救器材完好备用,定期检查维护,性能不良影响急救每次扣0.5分。
操作流程(25分)
1.分娩操作流程(10分)
-严格按照分娩操作规程进行接产,包括产妇体位摆放、消毒、铺巾、助产操作等,操作不规范每次扣1-3分。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如难产、新生儿窒息等,处理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扣5-10分。
2.新生儿护理流程(8分)
-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即时护理,如清理呼吸道、断脐、保暖、Apgar评分等,护理不到位每次扣1-2分。
-正确进行新生儿沐浴、抚触、喂养等护理操作,操作错误每次扣1-2分。
3.产后观察与护理流程(5分)
-密切观察产妇产后生命体征、阴道出血情况等,观察不及时或记录不准确每次扣1分。
-做好产妇产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未落实扣1-2分。
4.无菌操作流程(2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有违反无菌原则的行为每次扣1分。
医疗护理质量(30分)
1.护理文书书写(5分)
-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完整,字迹清晰,签全名,不符合要求每项次扣0.5分。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无涂改、伪造等现象,发现问题每次扣1分。
2.基础护理质量(5分)
-产妇生活护理到位,如协助饮水、进食、翻身等,未落实每项次扣0.5分。
-保持产妇皮肤清洁干燥,无压疮发生,发生压疮视情况扣1-3分。
3.专科护理质量(10分)
-正确评估产妇产程进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产程顺利进行,评估不准确或措施不当每次扣1-3分。
-做好会阴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不到位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视情节扣2-5分。
-对高危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