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履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质量目标与标准建设,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建设目标
1.构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层面质量目标和标准,形成完整、有效的质量链。
2.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采集、分析和反馈质量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同类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建设内容与任务
(一)学校层面
1.质量目标与标准
制定学校总体质量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各专业。
2.组织架构与职责
成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质量保证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3.制度建设
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相关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4.信息化平台建设
搭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信息化平台,实现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反馈,为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二)专业层面
1.专业质量目标与标准
依据学校总体质量目标,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和标准,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要求。
2.专业建设规划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3.专业诊改机制
建立专业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自我诊断,分析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课程层面
1.课程质量目标与标准
制定课程质量目标和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2.课程建设规划
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打造一批优质核心课程。
3.课程诊改机制
建立课程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定期开展课程自我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教师层面
1.教师质量目标与标准
制定教师质量目标和标准,明确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2.教师培养培训计划
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生层面
1.学生质量目标与标准
制定学生质量目标和标准,明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职业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五、运行机制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
1.建立质量数据采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的主体、内容、方式和频率。
2.利用信息化平台,自动采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定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质量工具等,挖掘数据背后的问题和规律,为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依据。
(二)质量诊断与改进
1.建立常态化的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
2.学校层面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诊断,专业层面每学期进行一次专业诊改,课程层面每学期进行一次课程诊改,教师层面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层面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
3.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明确责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