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店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本4S店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提高维修质量,确保维修后的机动车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4S店内所有机动车维修业务的质量管理。
3.基本原则
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维修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管理职责
1.总经理职责
-全面负责4S店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审批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和制度,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重大质量问题进行决策和处理。
2.服务经理职责
-负责维修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监督维修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
-协调解决维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客户对维修质量的投诉和反馈。
-组织开展维修质量检验工作,确保维修车辆符合质量标准。
3.技术经理职责
-制定和完善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为维修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参与重大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
4.维修班组长职责
-负责本班组的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组织班组人员学习质量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
-对本班组维修车辆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的维修行为。
-协助处理本班组维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配合质量检验人员做好检验工作。
5.维修人员职责
-严格按照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进行维修作业,确保维修质量。
-做好维修过程中的自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对维修质量负责,如因自身原因导致维修质量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6.质量检验员职责
-负责维修车辆的进厂检验、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工作,确保维修车辆质量合格。
-对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监督整改情况。
-做好质量检验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为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维修质量控制流程
1.进厂检验
-维修车辆进厂后,质量检验员首先对车辆外观、内饰、行驶里程、故障现象等进行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客户报修的故障进行诊断,确定故障部位和维修项目,必要时与客户沟通确认。
-检查车辆的相关证件和资料,确保维修信息准确完整。
-对于不符合进厂维修条件的车辆,如证件不全、故障描述不清等,及时与客户沟通,说明情况并协商解决方案。
2.维修过程控制
-维修人员根据维修工单和技术标准进行维修作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
-维修班组长对本班组维修车辆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维修人员纠正。
-质量检验员定期对维修过程进行巡检,检查维修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维修工艺是否符合要求,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
-在维修过程中,如发现需要增加或变更维修项目,维修人员应及时通知服务经理和客户,经客户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维修。
3.过程检验
-维修项目完成后,维修人员进行自检,确认维修质量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并提交给质量检验员进行过程检验。
-质量检验员按照维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对维修项目进行逐一检验,包括零部件更换、装配质量、电气系统检测、外观修复等。
-对于关键工序和重要零部件的维修,质量检验员应进行重点检验,确保维修质量符合要求。
-经过程检验合格的车辆,质量检验员在维修工单上签字确认;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车辆,质量检验员应开具返工单,注明不合格项目和整改要求,由维修人员进行返工维修,直至检验合格。
4.出厂检验
-维修车辆完成所有维修项目并经过程检验合格后,进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内容包括车辆外观、内饰、行驶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全面检查,确保车辆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质量检验员对车辆进行路试,检查车辆的加速、制动、转向、悬挂等系统的工作情况,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可靠。
-检查车辆的维修资料是否齐全,包括维修工单、检验记录、零部件更换清单等,并整理归档。
-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车辆,质量检验员在维修工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