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规范QC小组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QC小组活动的管理。
3.定义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二、组织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成:由公司高层领导、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职责:
-审批QC小组活动计划和总结。
-协调解决QC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对优秀QC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
2.推进部门
-组成:质量管理部门为QC小组活动的推进部门。
-职责:
-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和推进计划。
-组织QC小组活动的培训和指导。
-对QC小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
-收集、整理和分析QC小组活动成果资料,组织成果发表和交流。
3.QC小组
-组成:由组长和若干成员组成,成员一般应来自同一部门或工作现场。
-职责:
-按照PDCA循环开展QC小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做好活动记录,整理活动成果资料,撰写总结报告。
-参加成果发表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
三、活动程序
1.课题选择
-原则:课题应紧密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方针政策和现场存在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来源:
-指令性课题: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
-指导性课题:根据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实际情况,由推进部门提出的课题。
-自选课题:由QC小组自主选择的课题。
2.现状调查
-目的:通过对课题现状的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制定目标和分析原因提供依据。
-方法:可采用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直方图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调查。
-要求:现状调查要数据准确、事实清楚,能够真实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
3.设定目标
-原则: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时限,并且要与课题紧密相关。
-依据: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结合公司的要求和实际能力,设定合理的目标值。
4.分析原因
-方法:运用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等质量管理工具,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求:分析原因要充分、准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
5.制定对策
-原则:针对分析出的主要原因,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对策措施,对策措施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和预期效果。
-方法:可采用对策表的形式制定对策。
6.实施对策
-要求:按照对策表的要求,组织实施对策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对策。
-检查:定期对对策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施进度、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通过检查,验证对策措施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7.效果检查
-方法:用数据说话,通过与目标值对比,计算实际效果与目标值的差值,评估活动成果。可采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效果检查。
-要求:效果检查要客观、准确,要能够真实反映活动的实际效果。
8.制定巩固措施
-目的:将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进行总结和固化,形成标准或制度,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内容:对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对策措施进行整理,纳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相关管理制度中。
9.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总结:对本次QC小组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包括活动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总结要客观、全面、准确,要能够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下一步打算:根据本次活动的总结情况,结合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