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万唯09.第二部分 主题二 原创好题·例文指引.pptx
文件大小:2.09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2.71千字
文档摘要

原创好题·例文指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老聃①有言曰:‘天下之至[3]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观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夫生者毁而必复,死者破而愈[4]亡;吾是以知柔之坚于刚也。”平子曰:“善哉!然则子之行何从?”叔向曰臣亦柔耳何以刚为?”平子曰:“柔无乃脆乎?”叔向曰:“柔者纽而不折,廉②而不缺,何为脆也?;天之道,微者胜,是以两军相加,而柔者克[5]之;两仇争利,而弱者得焉。《易》曰:‘天道亏满而益谦,地道变满而流谦,鬼神害满而福谦,人道恶[6]满而好谦。’夫怀谦不足之柔弱,而四道者助之,则安[7]往而不得其志[8]乎?”平子曰:“善!”

(选自《说苑·敬慎》);四步读文法;四步读文法;【参考译文】韩平子向叔向询问说:“刚和柔相比,哪一个更坚实?”(叔向)回答道:“我今年八十(岁)了,牙齿脱落了两次,但舌头还在,老子曾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役使天下最坚硬(的事物)。’又说:‘人出生的时候身体柔弱,死后身体就会变得僵硬;所有的植物在生长时也很柔软、脆弱,死后也会枯萎。因此看来,柔弱的事物属于生存的一类,刚强的事物属于死亡的一类。’有生命力的东西毁坏了一定会恢复,死亡的东西破坏了更加(趋近)消亡;我因此知道柔弱(的东西)比刚强(的东西更加)坚固。”韩平子说:“好!那么你的行为依从什么呢?”叔向说:“我也是柔弱的罢了,为什么要刚强?”韩平子说:“柔弱不就是脆弱吗?”;叔向说:“柔弱的东西可以扭曲而不折断,(即使很)锋利却不会破损,怎么会是脆弱呢?天下的道理,是微弱的东西胜过(强大的东西),因此两军交战时,柔弱的一方会战胜;在两个仇敌争夺利益时,柔弱的会战胜(刚强的)得到(利益)。《易经》中说:‘天道的规律是损害盈满的而补充不足,地道的规律是改变盈满而流向不足,鬼神是损害盈满而福佑不足,人世的规律是讨厌盈满而喜好谦虚。’如果(一个人)怀着谦虚不足这样的柔弱,天、地、鬼神、人四者都会帮助他,那么(他)怎么不能够实??自己的志向呢?”韩平子说:“好!”;1.请从所给句子中挑选出与文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句子。(填序号)(2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初极狭(《桃花源记》)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1)天下之至柔___________

(2)则安往而不得其志乎___________;【解析】①句中,“甚”的意思为“超过;胜过”。②句中,“极”的意思为“最,非常,表示最高程度”。③句中,“何”的意思为“怎么”。④句中,“岂”的意思为“难道”。第(1)空,“天下之至柔”中“至”的意思为“最”,第(2)空,“则安往而不得其志乎”中“安”的意思为“怎么”。故第(1)空选②句,第(2)空选③句。;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叔向曰臣亦柔耳何以刚为?

;3.文中叔向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表明“柔胜于刚”的句子是哪一句?请你找出来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句子:

翻译:;4.班级围绕“柔与刚孰强孰弱”开展了辩论赛,请你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为持“柔胜于刚”观点的一方写一段辩论词。(100字左右)(5分)

【链接材料】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今人动[2]以讲学为迂阔①,且以为宋人(A)恶习,不知圣人已以学之不讲为忧,则讲学岂足[3]为世病。今世之通患,在士大夫不说学,而其害遂中于人心,国本殊堪[4]隐忧。忆嘉庆十余年间,余掌[5]南浦②讲席,其时邑中士大夫尚讲究读书,院中肄业③生,亦欣欣向荣,日[6](B)诗文相质证④。虽所讲亦不过俗学,(C)所汲汲⑤在此,则一切放僻邪侈之事,究竟无暇兼为之。;今相隔三十年,此调不谈已久,无怪乎风俗之日偷⑥,而可与言者之日鲜[7]也。

(选自《归田琐记·卷六》);四步读文法;四步读文法;【参考译文】圣人用自身(的品德、才能等)来教导他人,不过(只是)说喜欢古代的东西,说(自己)喜欢学习,说(自己的学识)不如学者。他们多次称赞颜回,也不过是称赞他好学。现在的人常常认为讲学是迂腐、不切实际的,而且认为(这是)宋朝人的坏习惯,(却)不知道圣人已经把学知识(而)不讲解作为忧虑(的事情),那么讲学怎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