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XX镇XX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
文件大小:40.7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91千字
文档摘要

XX镇XX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避免或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大纲》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镇XX村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村两委负责制,分级分部门负责,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应对山洪灾害。

4.科学调度,保障安全

按照《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5.依法防控,社会参与

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XX村位于XX镇的XX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XX,北纬XX。

2.地形地貌

本村地形起伏较大,属于山地地形。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XX米至XX米之间。

3.气象水文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XX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XX月至XX月。境内主要河流为XX河,发源于本村西北山地,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全村,河流长度约为XX公里,流域面积XX平方公里。

(二)社会经济

全村共有XX个村民小组,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耕地面积XX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村域内有企业XX家,主要从事XX产业,是本村的经济支柱之一。

(三)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据历史资料记载,本村在XX年、XX年曾发生过山洪灾害,造成房屋倒塌、农田被冲毁、道路中断等损失,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危险区、安全区划分

(一)危险区划分

根据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可能影响的范围,将本村危险区划定为以下区域:

1.溪河洪水危险区

沿XX河两岸地势较低、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包括XX组、XX组部分农田和居民点。

2.山体滑坡泥石流危险区

在本村西北山区,坡度较陡、岩土体松散的区域,如XX山周边部分区域,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二)安全区划分

安全区是指在遭遇山洪灾害时,能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区域。本村安全区主要包括:

1.地势较高的山坡顶部

如XX山山顶及周边地势相对较高且稳定的区域。

2.村内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居民点

如位于村中心位置地势较高的XX组部分居民点。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成立XX镇XX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村民小组组长、村两委成员等。

(二)职责分工

1.组长职责

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制定防御预案和各项措施,下达防御指令,及时向上级汇报灾情等。

2.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项防御措施,督促各成员履行职责,在组长不在时,代行组长职责。

3.成员职责

-各村民小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人员转移组织等工作。

-村两委成员:按照分工,分别负责抢险物资调配、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相关工作。

五、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1.监测内容

对降雨量、水位、流量、山体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等进行监测。

2.监测方式

-在村内主要河流设置水位观测点,安排专人定时观测水位变化。

-利用气象站提供的降雨量数据,密切关注降雨情况。

-组织村民对山体滑坡泥石流隐患点进行巡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二)预警

1.预警指标

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确定以下预警指标:

-当24小时降雨量达到XX毫米时,发布蓝色预警。

-当24小时降雨量达到XX毫米时,发布黄色预警。

-当24小时降雨量达到XX毫米及以上时,发布橙色预警。

-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迹象时,立即发布预警。

2.预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