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照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洋葱(AlliumcepaL.)又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二年生草本植物,
以肥大的肉质鳞茎为食用器官,营养丰富。洋葱中含糖、蛋白质及各种无机盐、
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机体代谢起一定作用,能较好地调节神经,增长记忆;其
挥发成分有较强的刺激食欲、帮助消化、促进吸收等功能;所含二烯丙基二硫比
物及蒜氨酸等,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从而可起到防止血管硬化作
用;所含前列腺素A,具有明显降压作用;所含甲磺丁脲类似物质有一定降血糖
功效,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脂升高,可防止和治疗动脉硬化症。洋葱中有
一种肽物质,可降低癌的发生率。洋葱性温,味辛甘,有祛痰、利尿、健胃润肠
等功能;洋葱质地细密,适于炒食,也可煮食,或作为调味品,而且高产耐贮,
供应期长,对调剂市场需求、解决淡季供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洋葱还是食
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出口的主要商品蔬菜。
洋葱原产于中亚或西亚,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各地
均有栽培,而且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是目前我国主栽蔬菜之一。目前中国的
洋葱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苏鲁豫皖等地区年种植中日照洋葱70万
亩,江苏省20万亩,已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的洋葱育种和加工出口基地,以徐
州为中心的洋葱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调整、农民增收的成功范例之一。
近年来,中日照洋葱主栽区生产上存在管理粗放造成品质不一、成本居高
不下、种植效益低等现象: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加大化学肥料用量,不仅增加了
种植成本,而且导致土壤板结,洋葱产量、品质下降;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不到
位,生产全程综合防控意识差,化学农药应用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
环境污染。随着出口量的增大,各类绿色壁垒日益凸显,出口门槛也会逐步提高,
洋葱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工企业缺乏稳定标准化绿色种植基地提供加工原料,
多靠经纪人组织收购,而主栽区多数农户种植规模小,难以实现农药、化肥统一
施用,造成加工原料的农药残留超标,这是洋葱及洋葱加工产品出口被拒的主要
原因。上述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洋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规范中日照产区洋葱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技术规程,确保洋葱产品质量,实现绿色、循环、安全的产业目标。
二、任务来源及工作简要过程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30多年来,围绕洋葱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开展了系列
研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之前主要针对育成品种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目前
正结合项目实施及品种推广,在适宜种植中日照洋葱地区广泛开展相关示范、栽
培试验,拟制定《中日照洋葱生产技术规程》,对中日照洋葱产区标准化种植提
供参考。
本标准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起草,编制小组成员名单:潘美红、杨海峰、
惠林冲、陈微、李威亚、何林玉、缪美华、陈振泰、刘冰江、李成佐、张仕林。
本标准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规定编制。起草小组主要人员多年从事洋葱育种和栽培工作,对中日照洋葱的特
征特性比较了解。本标准的编制主要经历了以下的几个过程:
1、技术咨询。征求各部门有关专家及部分洋葱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代表意
见。
2、试验研究。2009年~2012年分别开展了播期、密度、肥水等配套栽培试验
研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制定该标准。
3、调查研究。查阅各类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文
献,结合生产实际,认真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
4、起草文本。编制小组在相关资料基础上,充分利用起草单位多年洋葱栽
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大面积试验、示范的材料,于2020年编制出《中日照洋葱
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三、指标确定及依据原则
1、通过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适宜种植中日照洋葱地区洋葱种植基
地的调查、研究、试验,对照洋葱生育特性及当地的环境条件,确定中日照洋葱
播种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适宜定植壮苗标准为株高15cm~20cm,三叶一心
至四叶,假茎粗0.5cm~0.6cm,无病虫害。定植规格为单株定植,行株距为(13~17)
2
cm×15cm,每667m栽20000株~24000株,栽直、浅栽(约2cm)。
2、根据洋葱对水分、土壤营养的需求:洋葱根系分布较浅,发芽期、幼苗
生长旺盛期和鳞茎膨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