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及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会议及培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高会议及培训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公司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员工能力的有效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会议及培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级会议、部门会议、专项工作会议、内部培训课程、外部培训交流等。
3.职责分工
-行政部门
-负责公司会议及培训活动的整体协调与安排,包括场地预订、设备调试、会议资料准备等。
-制定会议及培训的预算,并对费用进行审核与控制。
-对会议及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和存档,确保相关资料的完整性。
-会议及培训组织者
-根据公司工作安排和需求,发起会议及培训申请,明确会议及培训的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负责会议及培训内容的策划与组织,确保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逻辑性。
-提前通知参与人员会议及培训的相关信息,并督促其做好准备工作。
-参会及参训人员
-按时参加会议及培训,遵守会议及培训的纪律和要求。
-积极参与会议及培训的讨论与互动,认真记录会议内容和培训要点。
-按照要求完成会议及培训布置的工作任务,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
二、会议管理
1.会议分类
-公司级会议:由公司高层领导主持召开,包括年度工作会议、季度工作会议、月度工作会议等,旨在传达公司战略目标、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协调各部门工作等。
-部门会议: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召开,主要讨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工作进展、问题分析与解决等,确保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专项工作会议:针对公司特定的专项工作或项目,由相关负责人召集相关人员参加,研究讨论专项工作的方案、进度、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跨部门会议:涉及多个部门协作的工作事项,由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召开,以促进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解决跨部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会议组织流程
-会议申请
-会议组织者需提前填写《会议申请表》,详细说明会议的主题、目的、时间、地点、预计时长、参与人员、会议议程等内容。
-将《会议申请表》提交至行政部门审核,行政部门根据公司的工作安排和资源情况进行审批。
-经审批通过后,行政部门协助会议组织者进行会议的筹备工作。
-会议筹备
-会议组织者负责准备会议资料,如会议议程、汇报材料、讨论文件等。资料应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并提前发送给参会人员,以便其提前了解会议内容,做好准备。
-行政部门负责预订合适的会议场地,确保场地环境整洁、设施齐全,并提前进行设备调试,保证会议所需的音响、投影仪、麦克风等设备正常运行。
-根据会议需要,准备好会议所需的文具、茶水等物品。
-会议通知
-会议组织者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工具(如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通知,明确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等信息。
-对于重要会议,应提前提醒参会人员,确保其按时参加会议。
-会议召开
-会议组织者负责主持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进行会议讨论和决策。
-参会人员应准时到达会议现场,遵守会议纪律,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不得随意走动或接听电话。
-在会议过程中,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应注意发言的逻辑性和针对性,避免冗长和无关的讨论。
-会议组织者应做好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会议讨论的内容、达成的共识、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会议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在会议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
-会议跟进
-会议结束后,会议组织者负责跟进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及时督促相关人员落实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
-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会议决议的执行进展情况,直至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3.会议时间管理
-各类会议应严格按照预定的时间召开和结束,避免拖延。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会议时间,会议组织者应提前向参会人员说明原因。
-会议组织者应合理安排会议议程,避免出现冗长、无效的讨论环节。对于重点议题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决策,但也要注意把握节奏,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