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6月6日
地点
中一班
活动主题
追随幼儿的关键经验,助推扎染课程的实施
主持人
刘x蕾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记录人
严x红
活动目标
1.讨论在捆扎图案的过程中,小朋友皮筋无法扎紧问题。
2.导致染色的时候颜色渗透不均匀,影响最终效果的原因。
3.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呢?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记录
一、主持人发言
在捆扎图案的过程中,小朋友皮筋无法扎紧,甚至有的孩子就直接说我不会绕皮筋?导致染色的时候颜色渗透不均匀,影响最终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你们怎么看?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呢?
二、小组讨论。
(一)学习如何绕皮筋
1.丁玉云: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学习如何绕皮筋。
2.潘x荣:我们班是因为没有使用皮筋捆扎,我们是在让小朋友学习用绳子进行捆扎,效果也很好。
3.成x问:我们小班由于孩子小手肌肉不灵活,这学期我们是用夹子让孩子进行扎花色。
4.刘x玲:我觉得小班可以使用毛根捆扎。
(二)小中大年龄段幼儿手部技能特点
1.刘园长:扎染活动中,小中大年龄段幼儿手部技能特点:
(1)小班(3-4岁)技能特点:简单操作:他们通常能够完成简单的折叠和捆绑动作,还可以借助毛根等容易拧的工具,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2)中班(4-5岁)技能特点:复杂操作:相对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能够掌握更复杂的折叠和捆绑技巧,如“米”字折、扇形折等。
(3)大班(5-6岁)技能特点:手部动作技能已经非常熟练和精细。在扎染活动中,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复杂的捆绑技巧来创造出精美的图案和纹理。他们可能会使用针线、细绳等工具来精细地调整布料的形状和捆绑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染色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在扎染技能上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新、从依赖到独立。教师在教授扎染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在扎染技能上的全面发展。
(三)需要哪些方面的经验及获得
1.刘园长:了解了大中小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扎染课程的开展,幼儿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获得?
2.马x婷:美工活动中的揉、捏、团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小肌肉的发展。
3.丁x云:生活区的编织、夹豆子、系鞋带等也可以提高孩子手部的发展。”
4.沈x娟:大班幼儿在益智区中对称、排序以及对二维的排列等都可以让幼儿在活动扎染获得以上经验。
5.严x红:我觉得扎染可以融入到我们各个区域进行学习开展。
(四)需要几个方面的关键经验
1.刘园长:扎染课程的实施,幼儿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经验:基本的手部操作技能:扎染需要幼儿使用手指和手掌进行精细的操作,如折叠、捆绑、缠绕等。因此,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手部协调能力,以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1)对颜色和图案的感知:扎染作品的颜色和图案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扎染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扎染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欣赏,激发他们对扎染的兴趣。
(2)对材料的了解:扎染需要使用到布料、染料、绳子等材料。幼儿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基本特性和用途,以便在扎染过程中正确使用它们。
(3)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扎染的历史故事、展示传统扎染作品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扎染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4)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染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绳子捆绑不紧、染料渗透不均匀等。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与分享:扎染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扎染作品,并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2.综上所述,围绕扎染主题,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手部操作技能、对颜色和图案的感知、对材料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分享等方面的关键经验。这些经验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扎染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五)获得手部操作技能活动
以上的这些经验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手部操作技能活动:
1.手指游戏:如“手指变变变”,让幼儿通过模仿和创造不同的手势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2.折纸活动:教授简单的折纸技巧,如折飞机、小船等,来训练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
3.粘土塑形:让幼儿使用粘土进行塑形,锻炼他们手部的精细操作能力。
4.颜色和图案感知活动:
(1)颜色配对游戏:准备不同颜色的物品或卡片,让幼儿进行颜色配对,增强他们对颜色的敏感度。
(2)图案寻找游戏:在图片或物品中找出指定的图案,让幼儿学习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图案。
5.绘画活动:鼓励幼儿用画笔在纸上自由涂鸦,让他们体验颜色的变化和图案的创造。
6.材料了解活动:
(1)材料探索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