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3—
—PAGE2—
2025年度某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专题会议纪要
一、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时间:2025年3月16日14时00分至17时30分
会议地点:X村党群服务中心301会议室
主持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X(职务)
参会人员:村两委委员(5人)、驻村第一书记(1人)、村卫生室医护人员(2人)、网格员代表(3人)、患者监护人代表(9人),合计20人
列席人员:镇卫生院精神卫生防治科主治医师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科员X
记录人:村委会文书X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政策执行基础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国卫基层发〔2024〕12号)及《X镇2025年度精神卫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镇综治办〔2025〕3号)文件要求,本村自2025年1月起被确定为区级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试点单位。截至会议当日,已建立由镇综治办牵头,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机制,累计落实专项管理经费捌万伍仟元整(85,000)。
(二)实施成效
1.建档管理:完成在册26名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19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癫痫性精神障碍3例)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实现“三表一档”(基本信息登记表、服药依从性监测表、社会功能评估表、个人健康档案)完整率100%。
2.服务保障:组建由村医、网格员、社区民警构成的“三位一体”服务团队,本季度累计开展联合随访42人次,重点患者周访率达标率100%。配置智能电子药盒23台,系统数据显示服药依从性由基线70%提升至85%。
3.应急处置: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成功处置3起突发事件,包括1例急性发病患者送医治疗(李某,病例编号JZ-015)、2例家庭监护缺失干预案例。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专业能力建设:村卫生室现有2名执业医师均未取得精神卫生专业资质,在风险评估(BPRS量表应用)、药物调整等方面存在技术局限。
2.监护责任履行:抽样调查显示38%监护人存在日常观察记录不全(9/26)、复诊依从性差(6/26)、药物管理失当(4/26)等问题。
3.社会保障缺口:6户特困家庭尚未纳入医疗救助体系,3例流动返乡村民未完成基本医保接续。
(二)典型案例剖析
以编号JZ-019患者(李某,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为例,暴露以下管理漏洞:
①监护协议未明确具体责任条款
②应急处置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流程
③社区康复资源对接机制不健全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管理体系优化
1.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依据《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指南》,按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建立三色预警体系,制定差异化随访方案。
2.完善考核机制:将规范管理工作纳入村两委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权重15%),与文明家庭评选实行挂钩管理。
(二)服务能力提升
1.人才队伍建设:选派村医参加省级精神卫生转岗培训(2025年4月-6月),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每月15日定时开放)。
2.监护人培训:开设“守护者课堂”,设置药物治疗管理、危机信号识别、康复护理技术等6个培训模块,实行年度12学时学分制管理。
(三)保障体系强化
1.落实“三个全覆盖”:监护协议签订率100%,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率100%,年度健康体检率100%。
2.创新康复模式: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约2亩)建设农疗康复基地,为病情稳定患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五、上级指导意见
镇卫生院王X医师强调:应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即:
①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②配备标准化应急物资包
③组建志愿服务队
④开发农疗康复项目
⑤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
镇综治办陈X科员要求: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经费纳入村级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周工作调度、月进度通报、季考核评估”工作机制。
六、会议决议
(一)成立专项工作组
组长:张X(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王X(驻村第一书记)
成员:李X(村医)、赵X(治保主任)、周X(民政专员)
(二)重点任务节点
1.2025年4月1日:启动“春雷行动”专项治理
2.2025年6月30日:完成首轮监护人培训
3.2025年9月30日:组织中期绩效评估
(三)督导问责机制
对连续两个月进度滞后超过20%的责任人启动约谈程序,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本纪要自签发之日起生效,相关工作情况纳入村务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
X村村民委员会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