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手工电弧焊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定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手工电弧焊工艺要求,确保其焊接质量。
2.范围
适用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手工电弧焊。本守则若与图纸要求相抵触时,则以图纸要求为准。
3.焊接材料
3.1焊条应符合GB/T983-1995《不锈钢焊条》标准。
3.2焊条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如证明书不全或图纸有特殊要求时,应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进口焊条应符合出产国的相应标准。
3.3焊条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库内的温度控制在10~35℃,相对湿度控制在小于60%。
3.4焊条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干燥。不允许使用脱皮和潮湿的焊条。铁钙型药皮应经150℃烘干,低氢
型药皮经350℃烘干2小时,然后于小时,然后于50℃以下低温保持干燥。焊条烘干数不得超过两次,超过两次烘
干的焊条,不得用于膨胀节的焊接。
3.5当焊条的型号或牌号有变动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焊接工艺评定与焊工
4.1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应按GBl6749-1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7.2.3条款和JB4708JB4708《钢制压力容器
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执行。
4.2焊工
4.2.1凡参加铬镍氏体不锈钢焊接的焊工,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焊工合格证。
4.2.2膨胀节的焊缝焊后应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标记分布图”上做出焊工代号标记。并认真填写
记录。
5.焊接
5.1施焊环境
5.1.1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禁止施焊。
(a)雨天及雪天:
(b)风速超过8m/s8m/s
(c)境温度在-5℃以下:℃以下:
(d)相对湿度在90%以上。
5.1.2必须在专门铺设的不锈钢作业区进行施焊。
5.2定位焊及工卡具焊接
5.2.1焊接接头的形式及适用尺寸,参见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
基本动工与尺寸》。
5.2.2从事定位焊的焊工,应由持相应类别焊工证的焊工担任。
5.2.3所有焊条和焊接工艺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
5.2.4坡口及其两侧各20mm宽范围内表面的油污、宽范围内表面的油污、锈蚀、脏物、应用丙酮或酒精等擦洗。两侧100mm
宽的范围内刷白垩粉浆,防止焊接飞溅沾附在钢板上。
5.2.5定位焊焊缝长度一般为20~30mm,焊缝高度不超过板厚的10%10%。
5.2.6焊接不锈钢设备的地线要求用软线与设备牢固连接起来,严禁用钢管、角钢等物搭成临时性
的地线,以防在焊接过程中引起电弧打伤设备表面。
5.2.7组装与焊接所需要的工卡具,材质应与被焊焊件相同或近似。
5.2.8工卡具焊接时,应在工卡具坡口上引弧,避免伤及焊件。
5.2.9工卡具拆除时,不得伤及不锈钢焊件,切割后应打磨平滑。
5.3施焊
5.3.1焊工在从事具体焊接工作之前,必须熟悉图纸技术要求和相关工艺文件。
5.3.2正式焊接之前应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准备好焊接所需的各种工具,如焊条筒、不锈钢刨锤、
不锈钢钢丝刷等。
5.3.3焊接试板根据文件要求制备,试板的焊接应严格保持和产品的焊接条件完全相同。
5.3.4焊接应采用直流反接、短弧、小电流、快速焊。电流一般比碳钢焊接时低20%左右,焊条尽
量不做横向摆动。
5.3.5引弧应在坡口内进行,引弧的局部面积在焊接时,应重新熔焊一次。息弧时收弧要慢,并注
意堵满弧孔。
5.3.6多焊层时,焊完一层后,应将焊渣打干净,检查焊缝,确无缺陷方可焊接下一层,相邻两层
焊缝更换焊条的接头必须错开,与介质接触底焊缝最后焊接。
5.3.7由于不锈钢膨胀系数较大,在多层焊接时,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不大于150℃)。避免焊缝因
过热而引起严重变形和抗晶间腐蚀性能的降低,必要时可采取背面通冷却水的措施。
5.3.8集中焊缝要采用跳焊或分段、对称、倒退焊、以见效焊接变形。
5.3.9双面焊时,反面必须进行清根,打磨和着色检查。
5.3.10每道焊缝完之后,应将熔渣和飞渣的金属清理干净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探
伤。
5.3.11焊接过程中,焊工操作应严格遵守本守则,检查人员可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作业应
提出警告,严重的应停止其焊接工作。
6.焊接检查
6.1焊后必须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前应将渣皮飞溅清理干净。
6.2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标准。
6.2.1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孔和夹渣等缺陷。
6.2.2焊缝两侧不允许有咬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