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娃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好娃娃的含义,知道做个好娃娃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遵守纪律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好娃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做个好娃娃的愿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他人、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做个好娃娃的具体要求和行为准则。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认同做个好娃娃的重要性,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动力。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效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好娃娃的标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问题。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好娃娃的行为表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情境教学法
创设各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家庭场景、学校场景、社会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体验不同的行为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个好娃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讲授法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和道理,使学生对做个好娃娃有系统、全面的认识。讲授时要注意语言生动、简洁,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好娃娃》,同时展示一些可爱的娃娃图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儿歌结束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歌里唱的好娃娃都是什么样的呀?你们想不想做个好娃娃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个好娃娃。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什么是好娃娃
-展示一些表现好娃娃行为的图片,如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校园环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总结:好娃娃就是那些在家庭中关心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家务;在学校里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遵守公德、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小朋友。
2.在家庭中做个好娃娃
-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早上起床后,主动帮妈妈整理床铺、刷牙洗脸,然后和妈妈一起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后,他主动收拾碗筷,然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观看视频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家里都做了哪些事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明白在家庭中做个好娃娃要学会关心父母、长辈,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擦桌子等,这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还能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礼仪的图片,如进门问好、出门道别、吃饭时不挑食、尊重长辈的意见等,向学生讲解家庭礼仪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3.在学校里做个好娃娃
-讲述一个小故事:小明在学校里总是欺负同学,上课也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老师批评他,他还顶嘴。有一次,他生病了没来上学,同学们都很关心他,给他送来了作业和问候。小明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爱,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努力改正,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故事讲完后,提问学生:小明一开始是个好娃娃吗?为什么?后来他为什么变好了?你认为在学校里做个好娃娃应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在学校里做个好娃娃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团结同学,乐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