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网络生活:第15课网络摘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浙江摄影版(2020)三年级下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网络生活:第15课网络摘记》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素养,学会在信息海洋中筛选、摘记有价值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锻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网络基础知识,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搜索和浏览。然而,对于如何有效地从网络中获取和整理信息,以及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对网络摘记这一主题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筛选和整理的能力上,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逻辑思维,而另一部分可能更擅长形象思维。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独立学习者,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进行网络摘记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如何快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摘记关键内容等。此外,网络信息量大且更新迅速,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信息的时效性,这也是一个潜在的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搜索技巧,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2020年版浙江摄影版三年级下册《网络生活》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网络摘记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信息筛选和摘记的重要性。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创建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准备网络连接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网络搜索和摘记实践。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网络摘记》的预习资料,如PPT展示网络摘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明确要求学生了解网络摘记的目的和重要性。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从网络中高效摘记信息”设计问题,如“网络摘记的步骤有哪些?”“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网络摘记的基本流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网络摘记的概念和重要性,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网络摘记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网络摘记的步骤和方法,如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摘记关键内容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搜索和摘记练习。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讲解的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网络摘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摘记的技巧。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网络摘记的技能。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摘记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网络摘记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搜索特定主题的信息并进行摘记。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和书籍,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网络摘记技能,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网络信息素养:介绍网络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使用和信息伦理等方面。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在网络世界中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2)网络安全知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密码设置、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等。通过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学生可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网络道德规范:介绍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如尊重他人、保护知识产权、不传播谣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