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如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天然指南针是如何帮助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掌握相关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在野外生存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的几种天然指南针,理解它们辨别方向的原理。
-掌握运用这些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这些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方向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美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天然指南针的特点和辨别方向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野外探险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风光,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人在野外迷失方向,一脸迷茫的场景。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能想象出这个人此时的心情吗?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那可就麻烦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去寻找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在野外辨别方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针、慌、忠、盏、稠、稀、渠、积、导、永
-指名认读,正音。
-采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
-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针来理解,在这里是指像针一样能指示方向的东西。
-慌:通过做着急的表情,让学生体会慌的意思。
-忠:联系忠诚一词,理解忠在这里表示太阳始终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好像很忠诚地为人们指引方向。
-盏:结合图片或生活中类似的灯具,帮助学生理解。
-稠、稀: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液体,如一碗稠粥和一碗稀粥,让学生直观感受。
-渠:联系生活中的水渠,理解课文中沟渠里的积雪。
-积:让学生做堆积的动作,理解积雪。
-导:引导学生组词,如向导引导,从而理解导的意思。
-永:结合永远一词,让学生体会永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分钟)
1.学习太阳这一部分(5分钟)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太阳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中午: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中午观察太阳和树影方向的经验,加深理解。
-提问:为什么中午太阳在南边,树影就指着北方呢?(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太阳光线照射到树上,树的影子就会朝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