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4、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docx
文件大小:170.5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7.52千字
文档摘要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CN213525095U

(45)授权公告日2021.06.25

(21)申请号202021770710.X

(22)申请日2020.08.21

(73)专利权人上海完形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地址200000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川路6251

号11幢109室

(72)发明人杜剑波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代理人陆惠中王永伟

(51)Int.Cl.

A61B5/00(2006.01)

A61B90/14(2016.01)

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

(57)摘要

CN213525095U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部诊疗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包括诊疗仪本体,所述诊疗仪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放置孔,所述诊疗仪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诊疗仪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位于限位架的前后两侧,所述所述限位架的内壁和诊疗仪本体的底部均滑动连接有L形支撑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架、L形支撑柱、面部支撑机构、连接机构、第一齿轮、驱动机构、齿链、控制器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配合,可对患者头部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防止在使用该诊疗仪进行诊疗时,患者的面部与诊疗仪内光波发射器之间距离较远或较近,导致该诊疗仪所拍摄的

CN213525095U

CN213525095U权利要求书1/1页

2

1.一种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包括诊疗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

仪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放置孔(2),所述诊疗仪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3),所述诊疗仪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所述支撑腿(4)位于限位架(3)的前后两侧,所述限位架(3)的内壁和诊疗仪本体(1)的底部均滑动连接有L形支撑柱(5),所述L形支撑柱(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面部支撑机构(6);

所述诊疗仪本体(1)的左侧与面部支撑机构(6)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7),所述连接机构(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所述诊疗仪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9),所述驱动机构(9)的表面和第一齿轮(8)的表面均啮合有齿链(10),所述诊疗仪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1),所述诊疗仪本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所述安装块(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3),所述诊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示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块(61),所述支撑块(61)的内壁与L形支撑柱(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6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62),所述螺纹孔(6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63),所述调节螺柱(6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面部支撑架(64),所述支撑块(61)的右侧与连接机构(7)的左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

(7)包括连接架(71),所述连接架(7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72),所述轴承

(7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柱(73),所述连接架(71)的正面开设有通孔(74),所述通孔

(74)的内壁与双头螺柱(73)的表面接触,所述双头螺柱(73)的表面与第一齿轮(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8)位于连接架(71)的前方,所述双头螺柱(7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块(75),所述内螺纹块(75)的左侧开设有凹槽(76),所述凹槽(76)的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接柱(77),所述连接柱(77)远离内螺纹块(75)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接块

(78),所述连接块(78)的左侧与支撑块(61)的右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

(9)包括安装架(91),所述安装架(91)的背面与诊疗仪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9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92),所述驱动电机(9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93),所述转轴(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4),所述第二齿轮(94)的表面与齿链(10)的内壁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息投影的面部智能诊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13)与控制器(11)双向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1)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