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5.05 M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1.78千字
文档摘要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目录;01;;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定义;2023版共识的更新内容;02;发病率与性别差异;心肌缺血相关的CMVD

部分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且CMVD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的发生率。

心肌梗死相关的CMVD

包括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OCA)和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在MINOCA中,女性更为多见,且CMVD是MINOCA的重要致病因素。

血运重建相关的CMVD

主要表现为无复流,女性更多见,且预后较男性差。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术后合并CMVD的女性患者远期MACE显著增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的CMVD

可见于多种疾病,相关报道均来自小样本研究。;总体情况

由于随访终点和时程的差异,不同研究中CMVD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有较大差别。

性别对死亡率的影响

在较年轻的心梗患者中(不超过50岁),女性在急性心梗后的病死率较男性高2倍。在45~64岁人群中,女性在心梗发生后5年内更易患心力衰竭(心衰)。超过65岁者,女性在心梗后第一年死亡风险更高。

特定临床类型的影响

在INOCA患者中,CFR减低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女性患者预后不佳。在MINOCA中,严重CMVD患者预后不良,其全因死亡率虽然低于MIOCA,但仍需引起重视。;;03;;;无创诊断技术;;04;劳力性胸痛;心肌梗死相关的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呃逆等症状。;;心肌缺血相关的CMVD诊断标准

包括有典型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劳累诱发或自发性典型胸痛伴心电图ST段压低、SPECT显示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等)、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或冠状动脉壁不规则或管腔狭窄50%、排除非心原性胸痛和其他心脏疾病等。

心肌梗死相关的CMVD诊断标准

包括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证据(如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段抬高等)、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或冠状动脉壁不规则或管腔狭窄50%、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等。

血运重建相关的CMVD诊断标准

包括有典型临床表现、PCI或CABG术后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显示冠脉血流储备降低、微循环阻力指数增加等。;;05;综合治疗;;药物治疗;fontcolor=accent1strong健康饮食/strong/font

推荐患者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摄取足量的水果、蔬菜、豆类、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坚果和鱼类,减少精细碳水、红肉、饱和脂肪酸以及乳制品的占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

fontcolor=accent1strong规律运动/strong/font

建议患者坚持轻中度的体育活动,例如日常步行、家务劳动,以及一周1~2次的体育锻炼。具体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运动负荷心电图、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结果以及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fontcolor=accent1strong体重管理/strong/font

推荐患者适当控制体重,BMI控制在18.5~23.9kg/m2,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心理干预

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寻找心理医生协助。;;06;发病机制深入研究;新型诊断技术开发;;07;疾病定义与分类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急性和慢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共识将CMVD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9个临床亚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诊断框架。

流行病学特征

CMVD的流行病学数据多来源于欧美国家人群,部分研究纳入了亚洲人群。发病率因疾病定义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范围从10%至80%不等。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缺血(INOCA)患者中,女性CMVD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发病机制

共识对CMV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异常、微血管阻塞、微血管功能异常等,并新增了冠脉血流的调节机制等内容,为理解CMVD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