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docx
文件大小:40.87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4.64千字
文档摘要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引言

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检查手段,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正确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因此规范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十分必要。

二、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一)评估

1.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等,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例如,对于严重呼吸衰竭、休克等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可及时反映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评估患者的配合程度,若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可能需要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以确保采集过程顺利进行。

2.穿刺部位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

-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破损、感染、瘢痕等。若穿刺部位有上述情况,应选择其他合适部位。

-评估动脉搏动情况,选择搏动明显、易于触及的动脉。例如,桡动脉位于腕关节上方外侧,表浅易触及,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之一。

(二)准备

1.用物准备

-无菌动脉血气针或注射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规格,一般为2ml或5ml),并检查其性能良好,无漏气。

-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碘伏、棉签、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根据医嘱准备)、无菌治疗巾。

-弯盘、胶布、标本送检单。

2.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般取卧位或坐位。如采集桡动脉血,患者可将前臂伸直,掌心向上置于身体一侧;采集股动脉血时,患者需仰卧,下肢伸直略外展。

3.环境准备

-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明亮、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4℃。

-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干扰操作。

(三)局部消毒

1.戴无菌手套

打开无菌手套包装,取出手套,按照正确方法戴在手上,确保手套贴合手部,无破损。

2.消毒穿刺部位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约10cm。消毒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消毒后,铺无菌治疗巾,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四)局部麻醉(根据医嘱)

1.准备局部麻醉药

抽取适量的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注意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及有效期。

2.麻醉穿刺部位

在穿刺点处进针,回抽无回血后,注入适量局部麻醉药,形成皮丘。注射过程中要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加剧等不适。

(五)动脉穿刺

1.固定动脉

以桡动脉为例,操作者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使其与皮肤表面呈一定角度(一般与皮肤呈30°-45°角)。

2.穿刺进针

右手持动脉血气针或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行方向呈45°角进针。当见血液呈搏动性进入针筒或血气针时,停止进针。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稳定,避免过度移动导致穿刺失败。

3.采血

-根据检验需要抽取适量的动脉血,一般为1-2ml。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空气混入,若使用注射器采血,采血后立即用橡皮塞或肝素帽封住针头,防止血液与空气接触。

-若使用动脉血气针,应按照血气针的操作说明进行采血,确保采血过程规范。

(六)压迫止血

1.拔出穿刺针

采血完毕后,迅速拔出穿刺针。

2.压迫止血

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压迫时间应适当延长。压迫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压迫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或压迫过松导致出血。

(七)标本处理

1.标本混匀

将采集的动脉血标本轻轻转动或颠倒混匀5-6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防止血液凝固。

2.送检

立即将标本连同标本送检单一起送往检验科。送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标本的温度,一般应在采集后30分钟内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八)整理与记录

1.整理用物

将使用后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一次性物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丢弃,reusableitems进行清洁、消毒后备用。

2.记录

在护理记录单上准确记录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患者反应、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信息。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以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三、考核标准

(一)操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