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外协单位安全信用评价管理办法.doc
文件大小:93.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外协单位安全信用评价管理办法

?

一、总则

(一)为加强公司第三方服务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外协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在施工或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降低安全事故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外协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通过评价机制,激励外协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信用表现,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从源头杜绝危害公司安全生产的情况发生。

(三)本办法本着“真实、准确、全面”的原则,对公司所有外协单位进行安全信用评价,为公司在选择外协单位时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合作单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

(一)适用对象:在公司开展施工、维修、安装业务的外协单位。

(二)评价周期: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特殊情况(如发生事故)可随时评价。

三、评价内容

(一)安全管理

1.资质审查。外协单位是否具备有效的施工资质、人员资质及特种作业证书。

2.安全协议:是否签订安全协议,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

3.安全措施:是否配备专职安全员,是否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是否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4.现场管理:是否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是否存在违章、事故隐患的情况。

5.事故记录: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是否及时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信用表现

1.履约能力:是否按时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是否存在逾期交货或施工延误。

2.合作态度:是否积极配合企业的安全检查和整改要求,是否与企业管理层保持良好沟通。

3.诚信记录: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虚假记录、隐瞒事故等不诚信行为。

(三)其他指标

1.质量管理:是否严格按照企业要求控制产品质量或施工质量。

2.环保与治安:是否遵守环保规定,是否发生环境污染或治安事件。

四、评价方法

(一)评分制:采用百分制评分,根据评价内容设置权重(如安全管理占50%,信用表现占30%,其他指标占20%)。

(二)扣分制:对违反安全规定或信用不良的行为进行扣分。

(三)等级划分:根据评分结果划分等级,如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69分以下)。

五、评价程序

(一)自评与检查:外协单位先进行自评,公司业务部门组织进行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核。

(二)结果汇总: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形成评价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三)反馈与整改: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外协单位,要求其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六、奖惩措施

(一)奖励:对评价为优秀的外协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后续合作中优先考虑。

对连续多次评价为优秀的单位,可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延长合作期限。

(二)惩罚:对评价不合格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终止合作。

七、评价结果应用

(一)评价结果公示:业务部门将评价结果录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方管理模块,评价不合格的单位列入外协单位黑名单。

(二)外协业务选定服务单位前,业务部门需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外协安全信用评价,列入外协单位黑名单的自列入之日起五年内禁止进入。

八、附则

(一)本办法作为《外协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配套文件同步施行。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因上级政策调整,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符的,以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准。

(三)本办法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定期对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由公司安环部负责解释。

?附件:外协安全信用评价评分表

?

附件:外协安全信用评价评分表

外协单位名称:????????得分:????分

评分日期:??????评分部门:?????????????????

序号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扣分事项

1

安全管理

50分

资质审查

外协单位是否具备有效的施工资质、人员资质及特种作业证书

不具备有效施工资质扣30分

人员资质、特种作业证书不符合要求,扣10分/人次

安全协议

是否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

未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扣30分

未按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扣5分/人次;作业前未进行“施工方案”、“三措”学习和现场安全交底,扣5分/次

安全措施

是否保证足够的安全及施工资源投入,是否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是否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未保证足够安全投入、未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足够人力、施工设备、工器具等施工资源,扣5分/项;未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扣30分

未按规定配置符合要求安全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扣5分/次

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作业需要或规程要求,扣5分/次

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未制定的,扣10分/次

现场管理

是否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是否存在违章、事故隐患的情况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扣5分/项

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有效组织施工作业或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解决项目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