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噪声污染(说课稿)-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冀人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噪声污染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调查,引导学生理解噪声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2.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中的作用,以及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噪声污染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确噪声污染的定义,包括噪声的来源、传播和影响。
-掌握噪声污染的分类:区分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认识噪声污染的危害: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噪声污染的测量与评估:难点在于理解噪声的单位(分贝)以及如何进行噪声的测量和评估。
-噪声污染的防治方法:难点在于理解不同的噪声防治措施,如隔音、降噪材料和噪声控制技术。
-实践操作:难点在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噪声测量实验,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例如,如何使用噪声计进行测量,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减少噪声污染的建议。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噪声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噪声污染源、受害者、环保志愿者等,体验噪声污染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3.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手制作简易噪声测量工具,测量教室内的噪声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噪声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噪声污染直观感受。
5.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调查校园内的噪声污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城市交通噪声的视频,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声音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噪声污染的定义,以及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噪声污染的概念:讲解噪声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用时5分钟。
2.噪声污染的危害: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用时5分钟。
3.噪声污染的测量与评估:介绍噪声的单位(分贝)以及如何进行噪声的测量和评估,用时5分钟。
4.噪声污染的防治方法:讲解不同的噪声防治措施,如隔音、降噪材料和噪声控制技术,用时5分钟。
三、实验探究(10分钟)
1.简易噪声测量实验: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噪声测量工具,进行教室内的噪声水平测量,用时5分钟。
2.数据记录与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用时5分钟。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用时5分钟。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问题,分享解题思路,用时5分钟。
五、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5分钟)
1.随机提问:针对课堂内容,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提出与噪声污染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介绍噪声污染的科技进展:讲解一些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如噪声屏障、噪声吸收材料等。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中或社区的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知识点梳理
1.噪声污染的定义
-噪声污染是指在一定环境中,由于人为活动产生的干扰性声音,超过了人们能够接受的正常范围,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2.噪声污染的来源
-生活噪声:如家庭电器、宠物叫声、人群喧哗等。
-工业噪声:如工厂机器运转、生产设备噪音等。
-交通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
3.噪声污染的分类
-按照频率范围: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按照声源性质:连续噪声、脉冲噪声、间歇噪声。
-按照产生方式: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
4.噪声污染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影响听力、睡眠、心理健康等。
-对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