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初始环境评审;1、初始环境评审的目的
2、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
3、初始环境评审的步骤
4、初始环境评审的策划
5、实施评审
6、初始环境评审报告编写
;1、环境初始评审的目的;1、明确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2、确定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便评价出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责任的环境因素;
3、评审现有的环境组织机构、职责划分以及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4、评价组织的环境行为与相关的内部准则、外部标准、实施规范和一系列的原则及指南的符合程度;
5、组织现行的环境管理操作惯例和程序的适用程度;
6、对以往不符合法律、法规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反馈信息和结论;
7、取得竞争优势的机遇;
8、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9、组织其他体系中有利或不利于环境行为的职能或活动;;初始环境评审的策划
实施评审
分析评价
编制初始环境评审报告;4.1、确定评审范围和评审方法
4.2、组成评审组
4.3、初始环境评审的计划
A、现场调查
生产部门:从原材料、零件、能源资源到产品产出和污染物排放;
设备动力部门:水、电、煤、油、机械等;
技术部门:研究、设计开发、工艺、工程、改造等;
供应贮运部门:采购、运输、仓贮、原材料、、供方、合同方;
销售部门:顾客产品使用、维修、相关方等;
环保部门:环保装置、环境法规、废物处置、监测等;
行政后勤部门:食堂、医院、人事、培训、劳保、安全、行政;;B、现场访问对象
最高管理层:方针、资源、规划、抱怨等;
中层管理者:产品设计、管理制度、职责现状、培训等;
专业人员和工人:法律法规、标准、程序、事故、安全、环保意识、技能、原料、能源、废物排放
环保执法当局、居民、相关方
4.4、收集和评估数据和信息;5.1、识别环境因素
5.2、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5.3、重大环境因素评价
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5.5、初始环境评审信息的归类
;5.1.1、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其他;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的
积极的或负面的
相关要求的
其他;5.1.5、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物料衡算
产品生命周期
问卷评审
观察面谈
头脑风暴
专家咨询
水平对比
纵向对比;;LCA分析的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矩阵;5.1.6.2、工艺流程(物料衡算)分析;附表:5.1.6.2-1活动过程流程表;附表:5.1.6.2-2环境因素信息表;可用于物料衡算的信息来源:;5.1.6.3、问卷评审;5.1.6.4、现场评审----观察面谈;5.1.6.5、环境因素登记;5.2、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5.2.1、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5.2.2、收集并整理必需的原始资料;5.2.3、收集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5.2.4、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5.3、环境因素分析评价;5.3.1、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1、环境方面的评价依据:
环境法律法规责任与义务
环境风险(影响的规模、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持续的时间)
显在的或潜在的危害
环境功能区
相关方的关注
缺乏作出满意的评估的信息或数据;2、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
改变其活动、过程或产品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
相关方的利益
组织的公众形象
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
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②发生的概率B(B=1~4)
1=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发生
2=只有在异常条件下(断电、操作者能力不足、恶意损坏、正常的控制条件失控或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
3=可能发生在操作者疏忽或未经培训、或设备未保养
4=发生在正常条件下;③环境影响的可能结果(C=1~4)
1=对环境、或健康、或安全没有可监测的影响
2=最小限度和可直接恢复的环境影响
3=有限的和/或短期内可逆的环境影响
4=对环境的影响或人体健康或安全危害性不可逆或不可恢复
;?评价因子A
排放浓度与标准规定值比(A=1~5)
=90%5
=80~90%4
=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