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科版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带答案(综合题).docx
文件大小:381.2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3.6千字
文档摘要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2.声音传播的特点有(?)。

A.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能在各种物体中传播??????C.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按住锣面

4.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放在水面上,可以看到水的波纹从振动的音叉开始(??)传播。

A.只向上下?????B.只向左右?????C.向四周

5.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月球受到撞击时不产生振动

6.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声音的强弱不同????B.声音的高低不同????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

7.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

A.传声?????B.导电????C.通风

8.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

9.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形容声音(??)。

A.很悦耳?????B.很刺耳?????C.很高

10.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B.强、弱?????C.多、少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

1.一个振动的物体(发声)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3.人的(???)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4.如下图,击打音叉,音叉发出了声音。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你会看到水(???)(A.迅速上升B.溅起水花C.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当用手用力捏住发声的音叉两端音叉将(???)发出声音(填“会”或“不会”),因为音叉不再(???)。

5.对于弦乐器,音高主要取决于弦的(???)、(???)、(???)、材料。

6.图书馆传来“哈哈哈”的笑声,这是(???),是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

7.(???)收集声音,(???)把声音转化为振动。

8.橡皮筋绷紧在纸盒上,绷得紧,振动发出的声音(???);绷得松,振动发出的声音(???)。

9.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10.人的耳朵由外耳、(???)和(???)三部分组成。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2.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3.鼓膜很薄,容易受损,掏耳朵时要特别小心。(?)

4.管乐器一般由带孔的管子组成。(??)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6.耳朵是由外耳、中耳两部分构成的。(??)

7.在月球上,由于四周非常寂静,所以不用大声说话我们都能听见彼此的声音。(??)

8.流水声、鸟叫声、雨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9.物体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强。(?)

10.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高。(?)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连线题。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

1.猜想: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幅越小,声音越(???)。

实验器材:钢尺,桌子

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