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2.4增加船的载重量课型新授课
《增加船的载重量》是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中关于物体沉浮与浮力知识
的拓展深化课程。它建立在学生已初步了解船的基本构造以及浮力原理的基础
之上,着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通过改变船的相关因素来提升其载重量。教材通
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如改变船的形状、调整船的体积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
教材分析
因素对船载重量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实践思维,进一
步强化学生对浮力等科学概念的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力学知识和工
程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船舶运输等实
际现象紧密联系起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
探索欲望。经过前期学习,他们对船和浮力已有一定认识,但在知识的深度理
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动手操作能力上,学生具备一定基础,能够完成
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但在复杂实验设计和精准操作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小组
学情分析
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
在团队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导性,而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此外,学生在分析实
验现象、归纳总结科学规律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
针对性指导,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
(科学观念)深入理解船的载重量与船的形状、体积、材料等因素密切相关,
明白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影响浮力来改变船的载重量。
(科学思维)通过对增加船载重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出影响船载重量的关键因素。
教学目标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不断改
进船的形状和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态度责任)培养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科学精神,在面对实验失败时,能够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实验方案。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
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当材料相同时,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
教学重难点
越大。
难点: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船的载重量。
学生准备:三张12×12厘米的铝箔(厚度70微米以上更易操作)、垫圈、弹
教学准备
珠、刻度尺、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1.回顾: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
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到水面上。
情境与问题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运输货物的需要。船
的技术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3.船的载重量与什么有关?引出课题:增加船的载重量。
活动1:设计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
1.教师出示铝箔,提问:用三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小船,你准备
怎样增加船的载重量?
2.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不同底面积的设计图,以其中一张设计图为例,指导学
生在这张12厘米的铝箔上确定船的底面边长和船舷的高度。
3.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思路,将三只不同底面积的船的设计图画在活动手册上。
活动2:根据设计,制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