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年)科学三年级下册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课题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课型新授课
科学观念
1.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
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思维
1.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收集资料或访
教学目标
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探究实践
1.对养蚕活动、观察蚕卵及蚕卵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态度责任
1.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的需求。
重点深入了解蚕卵的特征以及蚕宝宝的外形特点和生长需求。
教学重难点难点:引导学生持续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
和记录的准确性。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利用多媒体展示谜语“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傍晚三只脚。”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猜出谜底是人。
课堂导入
2.提问“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呢?”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
经验进行回答,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主题——蚕的一生,进而导
入新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二、探索
探索1:蚕卵的观察
1.展示蚕卵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特征,同时结合课件中的文字描述,向学生详细讲解蚕卵的具体特
征:类似芝麻大小,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形状为扁圆形,
课中间略微凹陷;刚产下的卵呈淡黄色,即将孵化的卵呈紫黑色等知
识要点,让学生对蚕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蚕卵,并用文字描
述蚕卵的特征,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描述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错误,强化学生对蚕卵特征的认知。
探索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程1.播放一段关于养蚕叔叔阿姨如何为蚕宝宝建造“家”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直观感受养蚕环境的搭建过程。随后,结合课件内容,向学
生讲解搭建一个适合蚕宝宝居住的“家”需要注意的要点:如控制
蚕房温度在28摄氏度左右,适当移动蚕卵位置以保证其呼吸顺畅,
以及在蚕卵上稍洒水以利于孵化等关键信息,使学生明白为蚕宝宝
创造适宜生长环境的重要性。
学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养蚕工具和材料,动手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要这样做,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学生对蚕宝宝
生长环境要求的理解。
探索3:蚕的一生观察计划
1.展示一份完整的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范例,包括饲养时间、饲养地
习点、食物、观察记录方法以及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内容。教师逐
项讲解每个部分的具体含义和填写要求,强调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
连续性对于了解蚕生长规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蚕的一生观察计划,明确各小组
的分工和职责。教师深入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指
导和建议,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观察计划,为后
续的观察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