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2.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是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极具实践性的一课,它是在学生对船的基本结构、浮力原理、动力来源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引导学生将前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制作一艘完整的小船,并对其进行多方面测试,深入探究影响小船性能的各种因素。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和深化科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工程设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学习复杂的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体现了科学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跨越。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实践类课程兴趣浓厚。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储备了一定的船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经验。但在将知识综合运用到小船制作与测试中时,仍会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因对材料特性掌握不足,导致结构搭建不合理;在小组合作时,由于沟通协调能力差异,容易出现分工不明确、进度不一致等问题。此外,对于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数据和现象,学生在分析和归纳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细致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过程。
(科学思维)制作船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解产品的工程设计流程。
(探究实践)能按照设计方案制作小船。能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小船。能从多个角度评价小船的制作过程。
(态度责任)在制作小船的活动中,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体验“做”的成功和乐趣,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船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图纸来选材和制作,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调整与改进。
难点:制作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解产品的工程设计流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教具: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航模水槽(大水槽)、砝码若干、教学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了船的设计图纸,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船了。
2.思考:怎样的制作步骤比较合理?引出课题: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探究与发现
活动1:制作小船
1.在制作前,请小组讨论,制作有哪些步骤?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小组讨论,教师提炼:先分工,再制作;先分装,再组装;按照设计图纸制作等。
提示:第一,制作时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议每组安排一名材料员和监管员,在选材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小组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取材。第二,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需要改进设计,可以及时在设计图和经费预算上做出调整。
3.出示“船的设计、制作和测试评价量表”,各小组仔细阅读,明确评价内容。
4.小组合作,制作小船,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2:测试小船
1.教师再次明确测试要求:载重量达到200克,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能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5米外的渔人码头)。
2.分发船的测试记录单,让学生将测试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记录下来。
“__________”号的测试记录单
___班___组
载重量(克)
行驶距离(米)
是否抵达码头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改进
测试一
测试二
测试三
3.各小组有序进行实地测试与改进。
研讨与拓展
1.这艘纸船为何能承载一个人?
2.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每班制作一艘个性化并具备一定功能的船。
回顾与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测试小船时,要多测试几次,找到缺点和不足,然后进行改进
B.测试小船时,如果发现小船行驶路线不是直线,那么一定是动力不足
C.开展测试前,要明确测试要求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
修改方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小船的制作与测试,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小船的制作并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对船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制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材料的加工和组合不够熟练,导致制作进度缓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手工技能训练。在小组合作方面,个别小组出现沟通不畅、分工不合理的情况,影响了制作和测试的效果,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小组合作的引导和监督。此外,在测试数据的分析环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