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2.6设计我们的小船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设计我们的小船》紧密关联前期物体沉浮与浮力知识,是小学科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思维的关键节点。教材引导学生立足实际需求,全面考量船的功能、结构与材料等要素开展自主设计,助力学生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实践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船舶领域的推动,为后续复杂工程设计学习筑牢根基。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充满想象与好奇,对船的构造及浮力原理已有基础认知,且具备初步动手能力。但在将理论用于小船设计时,常面临方案合理性欠佳、材料特性把握不准等难题;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沟通协调不足,分工不明、效率不高,亟需教师针对性引导。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形状、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设计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过程。
(科学思维)借分析多样船设计案例,锻炼逻辑思维,设计时发挥创造性思维,优化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针对具体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艘小船;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态度责任)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建立质量和成本等意识。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设计对工程的重要意义,并能考虑多方面因素完成船的设计。
难点:能采纳其他组有效建议,改进本组的设计方案;对其他组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介绍:1968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主持设计的新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建成。由总设计师徐芑南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水下7000米深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
2.提问:想不想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造一艘船?作为小小造船工程师,在动工之前,我们要先来设计我们的小船。(引出课题:设计我们的小船)
探究与发现
一、提出任务
1.出示要求:小船能承载200克重物,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能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应尽可能节省费用。当造船费用一样时,我们要比哪组的性能更好;当船的性能一样时,我们要比哪组的造船价格更低。
4.出示材料以及价格表格(课件展示:材料的名称、图片和价格)
材料名称
参考价格(造船币)
材料名称
参考价格(造船币)
泡沫板
30
电池
5
桐木板
60
导线
5
铝箔
15
开关
10
泡沫胶
10
喷气装置
50
小电动机
80
纸张
5
小风扇
80
木条
5
二、制订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设计船的时候会考虑哪些方面?请说说理由。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制作费用等。
3.教师出示记录单,提问:除了刚刚提到的内容,绘制设计图时还需注意什么?
4.小结:设计图中需包含船的结构示意图,还需标注结构的名称、所用材料和所需的费用。
5.小组合作,完成船的设计图。
6.教师巡视,关注小组是否合理分工,是否全员参与讨论设计,并提醒小组不要遗漏标注结构的名称、计算费用等环节。
三、交流与改进
1.提问:同学们都自主完成了设计,有很多创意,想不想让自己的设计更合理?
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组间交流的新方式——“画廊走”。在展示过程中,每组选1名推广员,向参观者介绍你们组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理由,及时记录对方好的建议。学生按顺时针顺序观摩其他组的设计,学习设计的优点并给其他组提出合理的建议。
3.学生根据观摩的收获以及其他组同学提出的建议,小组讨论,改进本组设计,在记录单上修改设计图。
4.教师邀请一到两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介绍内容包括:我们原来是怎样设计的?通过“画廊走”活动,我们有怎样的收获?我们对设计做了哪些改进?
5.提问:小工程师们,你们太厉害了!都有自己的设计与思考。下节课,我们就要动手制作了,期待吗?
研讨与拓展
1.交流我们的设计,说说设计的理由。
2.相互提出改进建议。
3.思考怎样用最少的费用造出一艘理想的船?
回顾与练习
1.选择题。
(1)设计小船时,不需要重点考虑的是(C)。
A.动力系统B.船的形状C.船体颜色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设计我们的小船
船的大小
船的形状我们原来是怎样设计的?
船体材料通过“画廊走”活动,我们有怎样的收获?
载重量我们对设计做了哪些改进?
稳固性
动力系统
制作费用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积极投入小船设计,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