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3时间的故事
课时
1课时
所在教材与单元
人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小管家-3时间的故事
课型
新授
核心素养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学习与时间相关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手法,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形式中对时间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时间在生活场景、艺术形象中的体现,感受时间元素带来的美感和节奏感,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使其能发现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美好事物。
二、艺术表现
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时间主题的方法和技巧,如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创作出表现时间的艺术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和感受。
三、创意实践
激发学生在时间主题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尝试新方法、新形式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探索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时间概念与个人情感、想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意和实践水平。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时间的认知和表达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通过欣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时间观念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对时间表达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时间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方式(详细讲解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中如何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现时间的流逝、停顿、循环等概念,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晰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时间的独特表达)
2.掌握表现时间主题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深入讲解运用色彩对比、线条变化、材料选择等手段来突出时间主题的方法,通过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3.创作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表现时间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个人对时间的理解,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珍惜意识(通过课堂讨论、作品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
同学们,时间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悄悄地流淌,带来了无数的变化。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天到冬天,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我们的生活里,时间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时间在美术作品中是怎样呈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术的世界,探索“时间的故事”。
故事引入:
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玩耍,他看到太阳慢慢升起,花朵绽放,小鸟在枝头欢唱。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公园里的人也越来越少。小明回到家,发现墙上的时钟指针已经走了一大圈。他突然想到,要是能用画画把这一天时间的变化记录下来就好了。那我们能不能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时间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知识讲解
(一)时间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1.教师讲解:时间在美术中有多种表现形式,绘画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在绘画中,画家们常常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传达时间的概念。比如,明亮鲜艳的色彩可能代表着白天、充满活力的时刻;而暗淡柔和的色彩则可能暗示夜晚、宁静的时光。线条方面,流畅的线条可以表现时间的顺畅流逝,而曲折、断断续续的线条也许象征着时间的波折或停顿。形状上,圆形可能寓意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不规则的形状或许能体现时间的变幻莫测。
2.举例说明:展示梵高的《星月夜》,这幅画中,旋转的线条和强烈对比的色彩,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晚时间的流动和那种神秘的氛围。再展示一幅描绘四季变化的绘画,通过不同季节色彩的更替,如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浓绿、秋天的金黄和冬天的银白,表现出时间的循环。手工艺术同样可以表现时间,比如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时钟造型的装饰品,通过时钟指针的转动,直观地体现时间的流逝。
3.互动提问:让学生们想一想,在自己看过的美术作品中,还有哪些是表现时间的,然后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表现时间主题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1.色彩的运用
(1)教师详细讲解:色彩在表现时间主题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表现白天的时间,可以选择明亮、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黄色、橙色等,这些色彩能传达出活力和阳光的感觉。要表现夜晚,则可以使用深蓝色、深紫色、黑色等,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还可以通过色彩的渐变来表现时间的推移,比如从早晨的淡蓝色天空逐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