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
一、选择题
1.如图为著名青铜器大孟鼎,鼎内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孟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并记载了赐予孟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该文物可以用来研究的制度是
A.原始民主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鼎内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孟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并记载了赐予孟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土地、人口以及青铜器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因此,该文物可以用来研究的制度是分封制,C项正确;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分封制,与原始民主制无关,排除A项;内外服制属于商朝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西周没有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骂(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地方官自主权较小 B.律例合编体例创立
C.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根据“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骂(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以看出秦朝奏请相关事务有严格规范的程序,反映出秦朝行政管理制度严密,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地方官自主权的问题,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抽程序规范,而不能反映效率低下,排除D项。故选C项。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古代改革的重要代表,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均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均涉及土地制度的改革
③都侧重于移风易俗④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均涉及土地制度的改革,②正确;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正确;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孝文帝改革侧重于移风易俗,排除③,故排除A项;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孝文帝改革没有军事方面的内容,排除①,故排除CD项。
4.史籍记载,汉朝时期“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由此可知,汉朝统治者实行上计制意在
①了解地方治安②澄清地方吏治③监督地方岁举④维护赋役剥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体现了,汉朝上计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统计各县的户口、土地、钱谷以及治安情况,其中没有关于监督地方岁举的信息,故③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汉朝上计制度,能够起到了解地方治安、澄清地方吏治、维护赋役剥削的作用,①②④均正确,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家庭式劳作 B.农业庄园式劳作
C.手工业家庭式劳作 D.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答案】B
【解析】材料“东汉南阳樊氏”“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体现的是东汉南阳樊氏的田庄经营方式,体现了樊氏田庄中经营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特点,体现了东汉田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性质,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田庄经营模式而非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排除ACD项。故选B项。
6.能创造出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以下中国古代四大选官制度以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世官制②察举制③九品中正制④科举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①结合所学可知,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流动性最小;③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为门第,在此制度下,官场主要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流动性也比较小,但高于世官制;②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德行和才能,流动性高于只看门第的九品中正制;④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阶层流动性最高,因此中国古代四大选官制度以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正确的是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因此①③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下面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几种形制。关于以下三种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