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2.8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1.79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哈姆雷特(节选)

教学目标

1.梳理戏剧冲突,分析冲突原因,感受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张力;

2.创作戏剧台本,深化角色认知,体会戏剧彰显的人文主义精神;

3.排演戏剧选段,提升审美品味,明确一场好戏最重要的标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增加舞台说明、创作人物小传等方式来梳理戏剧冲突,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剧本强烈的悲剧性和深刻的主题,激发学生内心的良知和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场好戏”的评价标准入手。

二、看戏——梳理戏剧冲突

活动:自读课文,说一说剧本里发生了哪些戏剧冲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迅速梳理课文来内容感受戏剧的核心——冲突所带来的震撼力。三种冲突,在较短的时间和篇幅里依次上演,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戏剧和小说等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差异。

三、品戏——外部世界轰然崩塌

活动:根据节选的对白情境进行台本创作,为剧本增加更为详细的舞台说明。

哈姆莱特:(看着她)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泪满眼)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慢慢地,低声)你当初就不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抬头仰天,冷冷地)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满脸惊愕地)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哈姆莱特:()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舞台说明的方式,学生能了解到舞台说明与演出的关系,同时,通过增加、品味、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读懂“潜台词”,读懂人物之间的关系,读懂这场冲突的核心。此时呈现在哈姆莱特面前的,已不是父亲在世时的那个丹麦,宫廷丑闻就像是一种讳莫如深的预兆,预示着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正逐步走向覆灭。所以,哈姆莱特的外部世界轰然崩塌,美好纯真一点点从他身上剥离。

四、入戏——精神彼岸无舟可渡

活动1:你想要扮演主角哈姆雷特,需要为哈姆雷特写一则人物小传来参加主角遴选。请你从哈姆雷特的独白中选择两个最具冲突性的词来进行人物小传的创作。

活动2:请根据台本和人物小传,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生存还是毁灭”这部分独白难度极大,在设计时,引导学生抓住“冲突”来品味,选择一组具有冲突性的词语,这样的方式既需要学生紧贴文本去读,另外也需要学生有整体品读的能力。而且因为要表现人物内心几近崩溃、极度痛苦的特点,莎士比亚在写作这段独白时,颠来倒去,逻辑上呈现出一种较为混乱的特点,这也是这段话比较难读的原因,通过抓一对有冲突的词语这样的方式,可以起到抽丝剥茧、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这段独白。读懂了这段话之后再进行演绎,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主人公的悲剧性。

一场好戏——向外发现世界,向内发现自己

小结:奥菲利娅称哈姆莱特为“时流的明镜”,哈姆莱特像一面洞察一切、烛照千古的明镜,他向外发现了一个污浊的世界,向内发现了一个绝望的自己,他在思想上无限自由,但是在行动上却只有一条复仇的路可走。当他跳脱出传统英雄骑士的复仇模式时,他的悲剧性已然注定,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都无济于事。哈姆莱特自己说“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这就是悲剧的深邃所在。当年轻的肉体、美好的爱情、崇高的理想、高贵的追求、伟大的抱负一一毁灭,我们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能明白一场好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具有净化人心的力量。

课后活动——回首已是戏中人

请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本剧《生存还是毁灭》的台本创作,并组建主创团队,在班级进行演绎。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尝试,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并能在反复排演之后正式演出。这篇课文只是一个引子,让学生喜欢戏剧,去关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