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会自我保护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3学会自我保护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面临危险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自我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自我保护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全。
-法律意识培养:强调法律在自我保护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在遇到危险时,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我保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掌握在面对不同危险情境时的应对策略。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法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学生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如何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条文进行自我保护。
-难点二:情境分析能力。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时,如何迅速分析并作出正确的自我保护决策。
-难点三:情绪控制与应对。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往往情绪激动,如何教会学生保持冷静,理性分析问题,做出最佳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情境下的自我保护行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4.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合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设计自我保护方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危险的情况吗?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呢?”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师总结:“自我保护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自我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避害为辅”。
-通过案例分析,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
-讲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
-介绍自我保护技能,如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安全情境,如遇到陌生人搭讪、遇到火灾等。
-学生展示自我保护的行为,教师点评并指导。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章节,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学生准备下周课堂讨论的主题:如何在学校中宣传自我保护知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的安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文本。
-安全教育手册,包括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校园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安全教育视频,如交通安全教育片、火灾逃生演示等。
-自我保护技能手册,提供面对不同危险情境的应对方法。
-学生安全自护手册,包含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小贴士。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深入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视频中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和不足之处。
-建议学生收集和整理身边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撰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安全宣传活动,如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参加安全知识竞赛等。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自我保护的书籍,如《青少年安全知识手册》、《自我保护技巧》等。
-建议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安全教育讲座,与专业人士交流学习。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安全计划,如火灾逃生路线图、紧急联系方式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消防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议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如安全教育网站、安全知识论坛等,获取更多安全知识。
-鼓励学生参与安全技能培训,如急救知识、防身术等,提高自我保护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议学生定期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自我保护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坐在办公室里,心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