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2电子邮件(说课稿)-2019-2020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必修)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专题5.2电子邮件(说课稿)-2019-2020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必修)
教学内容
专题5.2电子邮件(说课稿)-2019-2020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必修)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发送电子邮件的步骤、邮件附件的使用、邮件的接收和回复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学习电子邮件的使用,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在网络环境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基本知识等。但关于电子邮件的具体使用,部分学生可能仅限于个人账号的简单操作,对邮件地址的格式、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附件的使用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了解。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学习风格上,学生表现出多样性,有的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有的则更喜欢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电子邮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邮件地址的格式感到困惑,对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步骤理解不够清晰。此外,学生可能不熟悉邮件附件的使用,导致无法有效传递和接收文件。同时,学生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侵害。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电子邮件,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网络连接、投影仪、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邮件操作演示视频、电子邮件使用指南文档、电子邮件相关案例库
-教学手段:PPT演示、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发布关于电子邮件地址格式和发送邮件步骤的PPT和视频,要求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电子邮件地址由哪些部分组成?”“发送邮件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子邮件的构成和使用规则。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对邮件操作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学平台和视频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的电子邮件案例,引入课堂,例如展示一个学生请求帮助的邮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邮件内容的编写、附件的添加和发送邮件的步骤。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模拟发送邮件”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实践邮件发送过程。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电子邮件的操作步骤。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践发送邮件,遇到问题后进行讨论和解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子邮件的具体操作。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邮件的操作流程,掌握发送邮件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封电子邮件,包括邮件的地址、内容、附件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电子邮件使用的最佳实践和技巧的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一封电子邮件的撰写。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网站,学习更多的电子邮件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和提升知识。
-反思总结法: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反思自己的邮件撰写过程,总结经验。
作用与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