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高效实用说课稿(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
1.第一单元“坚持改革开放”:涵盖第1课《富强与创新》,第2课《民主与法治》,以及第3课《民生与社会保障”。
2.第二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第4课《维护国家利益》,第5课《保卫祖国》,以及第6课《和平与战争》。
3.第三单元“弘扬中华文化”:包括第7课《中华文明之光》,第8课《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第9课《中华传统美德》。
4.第四单元“我们的中国梦”:涵盖第10课《我们的中国梦》,第11课《少年的梦想》,以及第12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本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增强国家观念和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道德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2.法治素养: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具备法律意识,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民族认同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具备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5.国家观念: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具备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到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利益、保卫祖国的意识,明确国家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③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到各章节:
-第一单元“坚持改革开放”:
①理解改革开放对国家富强、创新、民主、法治、民生和社会保障的影响。
②掌握如何参与改革开放,推动国家发展。
-第二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①认识维护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明确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②学习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单元“弘扬中华文化”:
①理解中华文明之光,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②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第四单元“我们的中国梦”:
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②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将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解改革开放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具体影响。
②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利益和保卫祖国的实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③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
④激发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新闻案例等,以增强教学互动性和现实感。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关键词点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内容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4.教室布置:根据课程需要,合理布置教室,设置讨论区域,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开放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以及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4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题,如改革开放的意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途径等。
①第一单元“坚持改革开放”:讲解改革开放的历程、成就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②第二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讲解国家利益的概念、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和途径。
③第三单元“弘扬中华文化”: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④第四单元“我们的中国梦”: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和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典型事例、国家利益受损时的应对措施、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中华文化、如何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