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对历史发展的理解力和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重点掌握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重点分析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传播途径,如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古代科技成就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科技发展规律,如造纸术的发明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难点在于分析古代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如何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进行对比和融合。
-难点在于识别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科技发展对思想文化变迁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教具(如古代科技模型、书籍复制品)。
-课程平台:历史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库、电子书籍。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历史情境模拟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为例,提问学生火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古代科技成就,如指南针、造纸术等,为本次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古代科技成就、思想文化发展及其传播途径。
-古代科技成就:介绍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影响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思想文化发展:分析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影响,探讨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
-传播途径:讲述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展示古代科技模型的制作过程、展示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等。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设计一个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展览,展示所学成果。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活动顺利进行。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智慧应用于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明过程、原理和影响。
-学生能够理解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学生能够识别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传播途径,如丝绸之路的作用。
2.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古代科技成就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思想文化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3.创新意识: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尝试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学生通过设计展览等活动,展现出对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应用。
4.文化素养: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生在了解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5.自主学习: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查阅书籍或文章,加深对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理解。
6.团队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