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单元说课稿(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单元说课稿(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在学生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包括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等。通过联系课本中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周期表,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原子结构,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构建、规律总结等科学方法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原子结构的性质,提升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原子结构与性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初中化学基础,对物质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有所了解。他们能够识别简单的元素符号,理解基本的化学用语,如原子、分子、离子等。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对元素分类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二学生通常对化学抱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好奇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和概念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原子结构与性质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
-理解原子结构的复杂概念,如电子层、能级、轨道等;
-掌握电子排布的规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建立联系,理解周期律的原理;
-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实验数据分析;
-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实验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化学实验药品和试剂。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作业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在线化学教育视频、原子结构模拟软件、化学数据库。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如原子结构模型)、图表(如元素周期表)、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充满奥秘的化学领域——原子结构与性质。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曾经好奇过,为什么不同的元素会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有些金属会导电,而有些金属却会导热?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学习原子结构与性质,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二、新课讲授
1.原子结构的认识
(教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外的电子云中运动。)
(学生: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教师:很好,这个问题很关键。原子核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2.电子排布规律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电子排布的规律。根据电子的能量层和能级,电子会按照一定顺序填充到不同的轨道上。)
(学生:那电子是如何填充到这些轨道上的呢?)
(教师:电子填充轨道时,会遵循两个原则: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告诉我们,电子会优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轨道;泡利不相容原理则指出,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3.元素周期律
(教师:现在,我们来谈谈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内,原子的电子排布具有相似性,而在同一族内,原子的电子排布具有稳定性。)
(学生:那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呢?)
(教师: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师:了解了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后,我们再来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例如,金属的导电性与其原子结构中的自由电子有关;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则与其外层电子的排布有关。)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