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胆整合教材,对选必三冷僻知识点进行合并、取舍,尽快完成,不要纠缠,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尽快开始一轮复习。;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
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
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
(第6、7、8课)
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
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
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
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内涵与特点;;原始社会:形成;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学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想一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科举完善;
(2)经济:农耕高度,为文化传承奠定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文化政策加强统一;
(4)教育:官学、私学,重教习俗。
(5)民族关系:交往、交流、交融;
(6)对外关系:兼收并蓄;
(7)客观地理条件;相对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
(8)军事:军事实力强大,生产力先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观念;学习情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3.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形成时期
奠基时期
定型时期
创新发展时期
转折和传承时期
衰落到复兴时期;4.(2024·全国甲)明弘治年间(1488—1505),进士邝璠编撰《便民图纂》,内容强调“以衣食生人为本”,涉及生产、生活、医疗等,同时将所引图幅中一些艰涩的诗歌改写成通俗易懂的民歌。明中后期,此类日用之书十分流行。这反映出当时()
A.朝廷强化社会控制????????B.士大夫生活平民化
C.知识受众范围扩大????????D.四民社会结构打破;5.(2024·海南)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
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6.(2024·重庆)王安石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沿着自己的道路即“天道”运行和变化着,“可谓无作好,无作恶,无偏无党,无反无侧”。人也同样按照自己的道路即“人道”活动和发展着。这主要反映了王安石()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传统的伦理观
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传统的天命观;7.(2024·河北)据考古发掘,距今约9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河南贾湖等遗址,出土了中国特有的制作榫卯结构工具石凿;距今8000至7000年前的浙江跨湖桥、河姆渡等遗址,发现了榫卯木结构建筑。之后,此类建筑在中华大地广泛分布、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本土性和包容性?????????B.多样性和连续性
C.本土性和连续性?????????D.多样性和包容性;人物;示例一:
选取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论题: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证: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其核心之一是“仁”。要求统治者“道之以政,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