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硝酸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eq\o\ac(□,√)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在初中学生对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酸性也已有所了解,本节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硝酸的性质。课时的重点是:硝酸的氧化性,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处理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
学情分析
硝酸的酸性,在初中已有所了解,通过复习,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已经对氮的一些化合物有所了解,所以对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会比较成功,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比较正确到位;同时又可以通过该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对浓硝酸性质的学习,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典型的实验现象,能书写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它们的主要应用,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重难点
通过对浓硝酸性质的学习,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典型的实验现象,能书写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它们的主要应用,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评价任务
检测达标1-4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板书:硝酸的性质
投影:玻尔保存奖章的故事
提问:你知道那种液体是什么吗?
总结:
一.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低沸点,易挥发。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8%-70%。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学生活动
活动:1:看故事,集中精神
活动2:完成导学案表格
活动3:观察归纳回答其物理性质
活动4:认真听老师总结,并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感知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并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
环节二: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问题2-1:酸具有哪些性质?
问题2-2:硝酸与金属反应能放出H2吗
问题2-3:写出硝酸与NaOH,CuO,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②与碱反应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与盐反应
学生活动
活动5:小组讨论,总结酸的通性。
活动6: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7: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复习酸的通性,并深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环节三:硝酸的不稳定性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一瓶保存不当的硝酸
问题3-1:为什么颜色发黄?
讲解: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NO2溶于硝酸溶液,使得溶液发黄
板书:
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
学生活动
活动8:观察,思考为什么颜色发黄?
活动9:书写化学方程式
活动10:思考硝酸如何保存?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思考总结如何保存硝酸,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环节四: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播放浓、稀硝酸与Cu反应实验视频
板书:
强氧化性
与金属单质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小结:稀、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讲述:不仅如此,C很稳定,但遇到硝酸依旧会反应
板书:
②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4NO2↑+CO2↑+2H2O
学生活动
活动1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12:推断实验产物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活动13:听讲记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实验视频,总结实验现象让学生构建硝酸强氧化性的具体表现。
板书设计
硝酸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低沸点,易挥发。
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8%-70%。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二、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②与碱反应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与盐反应
2.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单质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钝化: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发生钝化
②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4NO2↑+CO2↑+2H2O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利用好多媒体技术,PPT、视频、音频及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