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pptx
文件大小:27.5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2.88千字
文档摘要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素养目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通过动画演示,对比横波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方向、速度、地震体验等传播特征,划分地球内部圈层。认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人类活动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CONTENTS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0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壳·地幔·地核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13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该如何获取地区内部的信息呢?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质点移动?primarywave4.地震波的类型和差异较快固、液、气使地表物质上下震动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质点移动Secondarywave4.地震波的类型和差异较快固体使地表物质左右摇摆

较快较慢固、液、气固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地震波的类型及特点分类不同点共同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纵波(P波)横波(S波)primarywaveSecondarywave

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2、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晃动;因为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思考primarywaveSecondarywave

横波(S)纵波(P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33km)古登堡界面(2900km)地幔地核地壳1.横波?纵波?2.不连续面?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阅读课本P21,完成填充图册P14的第一题3.圈层名称?4.波速变化?

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界面分层物质状态厚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联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固态固态熔融态(液态)平均17km陆壳厚(33),洋壳薄(5-10)2800多km,约占地球体积的80%3400km蕴含丰富资源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板块运动与之相关。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固态(铁、镍)阅读课本P22,完成填充图册P14~15的第二、三题

易误辨析:地壳=岩石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上地幔岩石圈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阅读课本P23,完成填充图册P16的第四题

外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

影响:1、大气圈概念:气体(氮气75%,氧气21%)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温度,氧气,天气现象(风云雨雪)地球,生物,人类

组成:作用: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概念: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

概念:分布:3、生物圈(底部)大气圈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作用: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1234说出1、2、3、4代表的圈层

总结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震波地壳地幔地核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自然环境

1.找出图中的主要事物并说出所属圈层(四大圈层)。2.尝试将生物圈与其他圈层建立联系。山:岩石圈;云:大气圈;山顶积雪、湖泊:水圈;树木、草:生物圈生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从而把个圈层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整体。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