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课件压强浮力与简单机械的计算.pptx
文件大小:675.98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2.09千字
文档摘要

压强、浮力与简单机械

的计算;◎类型一压强的计算

1.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2.如图1所示,将盛有液体的容器甲、乙两容器竖直放在水平面上。甲中液体未知,乙中液体为水,容器的质量和厚度都忽略不计。;(3)如图2所示,若在乙容器中再加入一定水,则此时水的深度为0.2米,将容器乙放进容器甲中,容器甲的液面比容器乙的水面高0.05m。求此时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3.A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质量为300g,边长如图甲所示。B为内部平滑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底面积为300cm2,高为15cm,如图乙所示。A、B均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1)求A的密度;;◎类型二浮力的计算

4.如图所示是某车站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圆柱体浮筒A的底面积为400cm2,高为0.2m,盖片B的面积为60cm2(盖片B的质量、厚度不计)。AB是长为0.3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B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请解答下列问题:;(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是多少?;5.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6.“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

浮式生产储卸型装置,“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

工作,从空中俯瞰像一朵绽放的葵花。傲傲同学查

阅资料得知:“海葵一号”的质量是3.7×107kg,

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g取10N/kg,

海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根据已知信息求:;(3)当一架3×104N的直升机停放在“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时,直升机与停机坪接触的面积是0.06m2,请帮助傲傲同学求出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类型三杠杆的计算

7.如图所示,用细绳将甲物体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将乙物体挂在轻质杠杆的B端,已知甲物体底面积???0.01m2,乙物体的质量为3kg,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500Pa,OA∶OB=2∶5。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8.我国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在立夏时节,有的地方会给孩子称体重,冀求孩子健康成长,俗称“立夏秤人”。如图2,小孩和篮子的总质量为10kg,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忽略绳重和杆重),此时OA=3cm,OB=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创新科技小组用轻质杆设计制作了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密度秤。其中经防腐处理的合金块重8N,体积100cm3,秤砣重2N,秤纽处O到A端长10cm。测量时手提着秤纽将密度秤的合金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调节秤砣位置使秤杆水平平衡,秤砣悬挂处的刻度值为被测液体密度。请解答下列问题(g=10N/kg):

(1)在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内装入20cm深的待测

液体,测量情况如图,测得OC长34cm。求秤杆A端

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2)C点刻度表示的待测液体密度;;◎类型四滑轮与斜面的计算

10.已知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N之间关系式为f=μN,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为一常数。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A重400N,人与A、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11.如图甲所示的装置,A是重12N的空吊篮,质量为45kg的小张同学将A提升到高处,施加的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小张同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忽略绳重及摩擦,g取10N/kg。求:;(1)1~2s内拉力F的功率;;12.如图所示,AC、BC为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光滑斜面,AC>BC,∠CAB=30°。在相等时间内把重为80N的同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分别沿AC、BC匀速推至C点,物体的机械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若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则F1?<F2,P1?=P2(选填“>”“<”或“=”)。;13.如图甲,吊车正在对一辆交通事故车实施救援作业。该事故车总重为1.2×104N,吊车以0.5m/s的速度先将该车向上吊起3m,再水平向右移动6m后放到道路事故救援车上运回交警队。(g取10N/kg);(2)起重臂下滑轮组的结构如图乙所示,若钢丝绳上的拉力F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