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主要教授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巧,结合《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传接球的基本方法,提高篮球运动技能。
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传接球练习,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增进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通过学习篮球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则和技巧的认知。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姿势: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站立、手部位置、传球时的用力顺序和接球时的缓冲技巧。例如,传球时要求学生双手自然分开,手腕放松,用力顺序从脚底开始,经过腿部、腰部,最后传递到手臂和手腕,确保传球有力且准确。
-传接球的配合意识:强调学生在传接球时的配合,包括观察队友位置、判断传球时机和角度,以及接球时的准备姿势。比如,学生在传球前要学会观察队友的跑位,判断接球的最佳位置,从而提高传球的成功率。
2.教学难点
-传球时的用力技巧: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传球时的用力顺序和力度控制,容易导致传球不准确或力度过大。例如,学生在传球时可能会过度用力,导致球飞出预定轨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从脚到手的用力传递过程,以及如何根据距离调整用力大小。
-接球时的缓冲和稳定性:学生在接球时常常无法正确缓冲,导致球失控或接球不稳。例如,学生可能会在接球时手臂伸得太直,没有形成缓冲动作,使得接球后难以控制球的走向。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接球时弯曲手臂,通过手腕的灵活性来稳定球,确保接球后能够迅速做出下一步动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辅助材料:篮球教学视频、传接球技巧示意图
3.实验器材:篮球若干、标志物
4.教室布置:篮球场地布置,划分传球练习区域,设置学生分组讨论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视频,展示专业球员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传接球技巧?这些技巧在比赛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技巧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展示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姿势,并分解动作要领,包括站位、手部位置、用力顺序等。
-示范传球动作,强调用力顺序和力度控制,同时解释传球时的配合意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动作进行个别辅导。
-设置不同距离的传球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传球力度和准确性。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反馈,指出共性问题。
4.情境互动环节(10分钟)
-设计一个篮球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巧。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在旁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比赛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在比赛中的体验和收获。
5.课堂提问与反馈(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接球技巧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6.结束语(5分钟)
-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做好运动后的拉伸放松。
-学生整理器材,教师宣布下课。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姿势和用力顺序。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够准确地完成传球动作,提高了传球的成功率。
2.运动能力:学生在传接球练习中,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提升。他们在传球和接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提高了运动能力。
3.团队协作:通过模拟比赛和分组练习,学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他们在传球时能够更好地观察队友的位置,进行有效配合,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理解与认知: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更加深入,尤其是对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