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一体育跳远考核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一体育跳远考核”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跳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结合新人教版高中体育教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跳远的基本技巧,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高一学生之前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已经接触过跳远的基本动作,对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缺乏系统训练,他们对跳远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跳远的技巧和要领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对跳远这类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协调性各有差异,但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学习风格方面,部分学生倾向于直观示范和模仿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注重理解和分析技术动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跳远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动作不规范;二是力量和速度不足,影响跳跃距离;三是心理素质不高,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身高、体重等因素导致跳远成绩难以提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跳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演示法:教师示范正确的跳远动作,让学生直观学习。
3.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相指导和练习,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跳远动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细节。
2.实物教具:使用跳远沙坑、起跳板等实物,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动作要领。
3.数据分析:使用计时器等设备记录学生的跳远成绩,帮助学生分析进步和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跳远的起源和发展。
(2)通过展示跳远世界纪录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跳远的基本技巧,提高跳跃能力。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解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
(2)结合图片和视频,详细解析每个动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分析跳远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规律,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原地起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2)组织学生进行助跑起跳练习,逐步增加助跑距离,提高起跳效果。
(3)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项目,让学生在挑战中提升跳远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跳远技术动作的关键点。
(2)询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原地起跳和助跑起跳的练习。
(2)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3)安排下次课的预习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备注:以上教学过程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技术掌握程度:
2.跳跃能力提升: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自主练习中,跳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起跳高度、腾空时间和落地姿势都更加稳定,跳远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3.身体素质增强:
跳远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身体素质。
4.团队合作精神:
在分组练习和比赛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整体成绩贡献力量,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自主学习能力:
6.心理素质提升:
在跳远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克服困难,他们逐渐培养了自信和毅力,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7.安全意识加强: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强调了跳远训练的安全注意事项,学生意识到在运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他们在练习和比赛中更加谨慎,减少了受伤的风险。
8.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将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迁移到其他运动项目中,如田径、篮球等,提高了他们在其他领域的运动表现。
9.健康生活方式:
10.终身运动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跳远运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们意识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形成了终身运动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技术掌握、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心理素质、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