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双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体育双手前抛实心球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投掷动作,如单手肩上投球。然而,对于双手前抛实心球这一技术动作,他们可能还处于初步了解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站位、握球方法、用力顺序以及抛球时的身体协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通常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尤其是在涉及到挑战性和竞争性的运动项目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正在快速发展,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通过观察示范来模仿动作;有的学生则是听觉学习者,需要老师详细讲解动作要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双手前抛实心球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动作协调性不足,导致抛球不稳定;二是用力顺序不正确,影响球的飞行轨迹;三是身体平衡性差,容易在抛球时失去平衡。此外,由于动作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缺乏持续练习的动力。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挑战。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七年级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双手前抛实心球动作相关的图片、动作分解视频,以及投掷技术要点的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动作要领。
3.实验器材:准备实心球若干,确保球的质量和大小符合教学要求,并检查球的表面是否光滑,避免运动损伤。
4.教室布置:设置多个投掷区域,划分练习小组,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练习,并在教室一角设立展示区,用于展示优秀动作范例。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练习过哪些投掷项目?”
展示一些学生进行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动作的魅力。
简短介绍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它在增强上肢力量、提高协调性方面的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双手前抛实心球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站位、握球方法、用力顺序和抛球动作。
详细介绍双手前抛实心球的站位要求,如双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略前移等。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握球方法和用力顺序,让学生直观理解动作要领。
3.双手前抛实心球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双手前抛实心球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体育比赛中的投掷案例进行分析,如田径比赛中的铅球、标枪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双手前抛实心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提高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技术水平。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双手前抛实心球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提高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准确性”、“如何克服练习中的困难”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双手前抛实心球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基本概念、站位要求、握球方法、用力顺序和抛球动作。
强调双手前抛实心球在增强上肢力量、提高协调性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双手前抛实心球的练习,并记录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改进措施,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体育健康知识:介绍关于投掷运动的基本原理,如力学原理在投掷运动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投掷效果。
-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关于运动损伤预防的知识,特别是针对双手前抛实心球这一动作可能引发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