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九天揽月、鲲鹏展翅、先驱、坚持不懈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民族对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千年梦圆的喜悦与自豪。
-学习作者在叙述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体会中华民族在追求飞天梦想过程中所体现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理解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历史背景等知识,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视频,画面中,火箭喷射出巨大的火焰,托举着神舟飞船直插云霄,最终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同学们,看着这激动人心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震撼与激动)
2.是啊,这壮观的场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飞上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个千年梦是如何圆在今朝的。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九天揽月、鲲鹏展翅、先驱、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卓有成效、嫦娥奔月、振奋不已、震耳欲聋、穿越苍穹、付出惨重代价。
-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比如九天揽月,可以结合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来理解,意思是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锲而不舍通过查字典知道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积劳成疾联系上下文,文中指科技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对于嫦娥奔月这样的词语,让学生讲讲相关的神话故事,加深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概括: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嫦娥工程取得初步成果,载人航天梦想终于实现,千年梦圆在今朝。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学习第1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段介绍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还列举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等,为下文叙述航天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神话传说所表达的古人对飞天的向往之情。
-提问:从这些神话传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探索宇宙、追求飞天的梦想和愿望,这种梦想一直传承至今。
2.学习第2-4自然段
-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为了实现飞天梦,中国古代人们做了哪些尝试?结果怎样?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万户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那种为了梦想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却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提问:万户的尝试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万户的尝试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次勇敢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实现飞天梦而奋斗。他是中国航天探索的先驱,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3.学习第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