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外美术简史》教案 第10课 近代美术史.pdf
文件大小:5.49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1.16万字
文档摘要

课题近现代美术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近现代史时期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2)了解近现代史时期美术出版物

素质目标:

对近现代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近现代时期的美术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对近现代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创设情景,并提出问题

《近代美术的革新》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从衰落到民族复兴的艰苦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上海、广州等地开放为通商口岸,此时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许多画家聚集于此,以卖画为生,形成了雅

俗共赏的“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同时,面对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一部分有革新精神的画家

(如齐白石、黄宾虹等)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不断推进绘画的发展;另一部分留洋归国的画家(如林风眠、

互动导入

徐悲鸿等)主张中西兼容,吸收西洋画的优秀成分,推进着中国绘画的改革。此外,在中西美术的激烈碰撞中,

在各种新思潮、新技术的推动下,印刷术和出版业迅速发展,促进了书籍装帧、插画、讽刺画的发展,新的美

术形式与风格层出不穷。

思考:

留学画家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影响。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近现代美术的相关知识

第八章近现代美术

第一节近现代史时期的中国画

中国古代称绘画为丹青或水墨,自从近代西洋画大量传入中国后,才以“中国画”一词特指中国传统绘画,

传授新知

以示中西绘画的区别。这一时期,因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

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一、近现代早期的中国画

(一)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是指清末民初活动于上海地区的画家群体。他们的绘画在题材内容、技法等方面均形成了新的风

格。综合来说,海上画派继承了“扬州八怪”的世俗化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画的部分技法,将文人画与民

间美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画风。海上画派的代表画家有赵之谦、任颐和吴昌硕等。

1、赵之谦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赵之谦擅于将书法、篆刻的古拙(古雅质朴)风格移入画中,将写意花

卉与民间艺术、西洋色彩相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风格。具体来说,他书法功力深厚,绘画线条精到,以富有

金石气(书法中一种苍茫、浑厚的表现样式)的笔法勾勒、创作,使得画面具有厚重感、趣味性;同时运用各

种字体为画题款,是诗书画有机结合的典范。

2、任颐

任颐,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颐是海上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绘画吸收了民间绘画生

动与稚拙的意趣,又吸取了文人画的诗情与笔墨韵致,再参以西洋画的水彩与速写之法,发扬了海上画派雅俗

共赏的格调。

任颐的人物画师法陈洪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画法,即通过线条的起伏变化表现人物的轮

廓和神情及衣物的质感,如《高邕之像》《酸寒尉像》等。

【名词解释】

渍染法是指在纸上积存一些水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