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供应商管理办法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合格供应商管理,确保所采购的物资和服务符合质量、成本、交货期等要求,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项目的供应商管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办公用品、服务等各类采购活动涉及的供应商。
3.职责分工
-采购部门
-负责供应商的开发、评估、选择、采购合同签订与执行等工作。
-收集供应商信息,建立和维护供应商档案。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或采取相应措施。
-质量部门
-参与供应商的评估工作,负责对采购物资和服务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和服务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技术部门
-在供应商评估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意见,协助确定采购物资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对供应商提供的新产品或新技术进行评估和验证。
-财务部门
-参与供应商的评估工作,负责审核采购成本和付款条款。
-协助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合同的财务条款审核,确保公司财务利益。
二、供应商开发
1.开发需求分析
采购部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研发计划、现有供应商供应能力等情况,分析物资和服务的采购需求,确定需要开发新供应商的项目和范围。
2.供应商信息收集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潜在供应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搜索、行业展会、供应商推荐、同行交流等。
-供应商目录、黄页、专业网站等公开资料。
-采购人员实地考察、电话咨询、邮件沟通等方式主动获取信息。
-收集的供应商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基本情况(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经营范围等)、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水平、交货期、售后服务、企业信誉等方面。
3.供应商初步筛选
-采购部门对收集到的供应商信息进行初步筛选,根据以下基本条件确定潜在供应商名单:
-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具备满足公司采购需求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
-价格具有竞争力,能够提供合理的成本报价。
-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及时响应公司的需求。
-对初步筛选合格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填写《供应商初步调查表》,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和初步评估情况。
4.实地考察
-对于重要物资和服务的潜在供应商,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质量、技术、财务等)进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场所,了解其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环境等情况。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其质量控制文件、检验记录、质量认证情况等。
-供应商的人员配备和管理情况,了解其员工素质、培训情况、工作流程等。
-供应商的财务状况,评估其资金实力和财务稳定性。
-考察结束后,考察人员填写《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对供应商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是否推荐其成为合格供应商的意见。
三、供应商评估
1.评估标准制定
-采购部门会同质量、技术、财务等部门,根据公司采购需求和供应商管理要求,制定供应商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涵盖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技术能力、企业信誉等多个方面,具体指标如下:
-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退货率、质量问题投诉率等,反映供应商提供物资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
-价格指标:如采购成本、价格竞争力、价格调整机制等,衡量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
-交货期指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等,体现供应商的交货及时性和可靠性。
-服务指标:售后服务响应时间、解决问题效率、客户满意度等,考察供应商的服务质量。
-技术能力指标: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工艺水平等,评估供应商在技术方面的实力。
-企业信誉指标:商业信誉、银行信誉、行业口碑等,反映供应商的信誉状况。
-对各项评估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和评分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评估流程
-首次评估
-采购部门向通过初步筛选和实地考察的供应商发放《供应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