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规定(1)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防范合同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部门在经营活动中签订的各类合同,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技术合同、借款合同等。
3.基本原则
合同管理应遵循依法合规、平等自愿、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
二、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
1.合同管理委员会
成立合同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担任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合同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重大合同事项,协调解决合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合同管理部门
公司[具体部门名称]为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统一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参与重大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核;
-负责合同的签订、登记、归档、保管;
-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协调处理合同纠纷;
-定期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3.业务部门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合同的起草、谈判、履行等具体工作,并配合合同管理部门做好合同管理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根据业务需要起草合同文本;
-组织与合同对方进行谈判;
-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及时反馈合同履行情况;
-协助处理合同纠纷。
三、合同的签订
1.合同文本的起草
-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起草合同文本。合同文本应内容完整、条款清晰、权利义务明确,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利益。
-涉及重大业务或复杂法律关系的合同,可由合同管理部门或外聘法律顾问协助起草。
2.合同的审核
-合同起草完成后,应提交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合同管理部门重点审核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严密性等。
-审核内容包括:合同主体资格、合同条款、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
-合同管理部门应在[具体审核期限]内完成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对于审核通过的合同,业务部门应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合同,业务部门应根据审核意见重新起草或修改合同文本。
3.合同的审批
-合同经审核通过后,应按照公司内部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审批流程一般包括业务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总经理等审批环节。
-审批人应认真审查合同内容,签署审批意见。对于重大合同,合同管理委员会应进行审议,并提出审议意见。
-未经审批或审批未通过的合同,不得签订。
4.合同的签订
-合同经审批通过后,由业务部门负责与合同对方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应使用公司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并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或公章。
-签订合同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授权,授权范围应明确具体。签订合同前,应核实对方的主体资格、资质证书、授权委托书等相关文件。
-合同签订后,业务部门应及时将合同副本提交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归档。
四、合同的履行
1.履行计划
-业务部门应根据合同约定制定详细的履行计划,并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责任人员和时间节点。
-履行计划应报合同管理部门备案。
2.履行跟踪
-业务部门应按照履行计划组织实施合同,及时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合同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业务部门并协助处理。
3.变更与解除
-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合同内容,业务部门应及时与合同对方协商,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变更协议应按照合同签订流程进行审核、审批。
-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需要解除合同,业务部门应及时通知合同对方,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办理相关手续。解除合同的通知和相关文件应报合同管理部门备案。
4.资料归档
-业务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合同履行记录、往来函件、变更协议、解除协议等,并定期将资料提交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归档。
五、合同的风险防范
1.风险识别
-合同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合同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分析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业务部门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向合同管理部门反馈。
2.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