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docx
文件大小:40.4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6
总字数:约4.37千字
文档摘要

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管理,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在公司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以及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相关的公司各部门和人员。

(三)管理原则

1.遵循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地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

2.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司的产业优势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注重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紧密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技术需求,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为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提供支持。

二、组织管理

(一)管理机构

1.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工作站的决策机构。管委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外部专家组成。

2.管委会职责

-制定和修订博士后工作站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审议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

-协调解决博士后科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博士后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

-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进站、出站考核和评审工作。

-其他与博士后工作站管理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

(二)日常管理部门

公司人力资源部作为博士后工作站的日常管理部门,负责博士后工作站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定的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

2.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聘、进站、出站手续办理以及日常人事管理工作。

3.组织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过程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4.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经费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监督和报销审核等。

5.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奖励等工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档案。

6.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协调博士后工作站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事宜。

(三)合作导师

1.公司为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备一名合作导师,合作导师由公司内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丰富科研经验和较强指导能力的人员担任,同时可根据需要聘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作为联合导师。

2.合作导师职责

-负责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制定科研工作计划,确定研究课题和技术路线。

-定期与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指导,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协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和把关,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参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进站、中期考核和出站评审工作。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

(一)进站管理

1.招聘

-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科研项目需求,制定博士后招聘计划,明确招聘岗位、专业要求、研究方向等。

-通过公司网站、高校就业信息网、专业人才招聘网站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报名。

-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面试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拟进站人员名单。

2.进站手续办理

-拟进站人员经公司批准后,与公司签订工作协议,并按照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办理进站手续。

-进站人员需提交以下材料: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科研成果证明、专家推荐信等。

-公司为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包括办公场所、实验设备、住房安排等。

(二)在站管理

1.科研项目管理

-博士后进站后,应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公司的科研项目需求,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并制定详细的科研工作计划。

-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博士后科研项目应按照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评审和立项,项目经费纳入公司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向公司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2.培训与考核

-公司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包括学术讲座、技术交流、专业